热门搜索: 洋葱 节瓜 菜豆 白菜 甘蓝
热门新闻:

您目前所在位置:蔬菜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列表 >  科学家开创甘蓝杂交制种新途径

科学家开创甘蓝杂交制种新途径

蔬菜网  时间:2015/1/23  来源:中国植保网  阅读数:541   网友评论:6

  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方智远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甘蓝雄性不育系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新品种选育”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该成果是甘蓝育种技术的*重大突破,开创了甘蓝杂交制种新途径,丰富了蔬菜雄性不育遗传育种理论与实践,对提升蔬菜育种水平、保障蔬菜供应、抵御国外蔬菜品种冲击发挥了重要作用。

  甘蓝是我国主要蔬菜作物,年播种面积约1400万亩。本世纪以前,甘蓝杂交种90%以上是用自交不亲和系配制的,该途径存在易出现假杂种、亲本繁殖需人工授粉成本高等缺陷。为克服甘蓝自交不亲和系杂交制种中的上述弊端,确立了寻找新型雄性不育源、建立雄性不育育种技术体系为主攻方向,培育优质、抗病、抗逆甘蓝新品种满足市场需求,历经30余年取得以下重要创新性成果:

  国内外*发现甘蓝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源并建立不育系育种技术体系:历经多年从30多万种株中发现了甘蓝新型雄性不育源79-399-3,研究阐明其不育性为显性核单基因控制;创制出低温诱导可出现携带不育基因的微量花粉的材料,从其自交后代中鉴定出纯合不育株,进而创建了通过回交、自交、测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育种技术体系。育成DGMs01-216等5个不育株率达到*、不育度达到或接近*、配合力优良、熟性不同的甘蓝显性不育系,属国内外首创(发明专利ZL96120785.X)。

  率先建立用自交亲和系转育获得优良CMSR3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技术:历经10余年从CMSR1、CMSR2、CMSR3等三代不育源中筛选出优良胞质不育材料CMSR3625、CMSR3629,建立用87-534等自交亲和系转育的技术,并获得5个优良胞质雄性不育系,苗期低温不黄化、结荚正常、不育性稳定。亲本可蜜蜂授粉繁殖,成本仅为自交不亲和系繁种的十分之一(发明专利ZL 2005 1 0011406.0)。

  创制出一批用于雄性不育系转育的优异甘蓝骨干自交系:率先育成中甘87-534等8份花期自交亲和指数达到4的自交亲和系,96-100等4份抗枯萎病两个生理小种的抗源,88-62等4份成熟后7-10天不裂球的极耐裂球自交系,为优良雄性不育系的转育奠定了种质基础(发明专利ZL 2011 1 0211317.6)。

  利用上述专利技术培育出6个突破性甘蓝新品种,并实现甘蓝雄性不育系规模化制种:中甘21、中甘192、中甘17、中甘18、中甘96、中甘101等6个新品种早、中、晚熟配套,全国区试中比对照品种增产5.8%-22.6%,其品质、产量或春甘蓝的早熟性等方面优于国内外同类品种,均通过国家审(鉴)定。规模化制种杂种杂交率*,比自交不亲和系制种提高8%-10%,实现了甘蓝杂交制种由自交不亲和系到雄性不育系的重大变革。6个甘蓝新品种在25个省区市累计推广1175.3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约33.6亿元。在北方春甘蓝和高原夏甘蓝主产区占栽培面积的60%,并出口印、俄、日等国。获发明专利3项,新品种权2项,审(鉴)定新品种6个,论文58篇(SCI论文14 篇),育种技术和材料已被兄弟单位应用。

  据介绍,蔬菜所甘蓝青花菜育种团队成立40余年以来,科研团队一直坚持从事甘蓝遗传育种研究并取得一批重大的研究成果。上世纪70-80年代中期,研究建立了甘蓝自交不亲和选育和杂种优势利用育种技术体系,培育出我国*个甘蓝杂交种“京丰一号”及“报春”、“晚丰”、“庆丰”等早、中、晚熟配套的甘蓝系列新品种,1985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培育出抗TuMV甘蓝新品种“中甘8号”和耐抽薹的第二代早熟春甘蓝新品种“中甘11”,199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90年代初,以提高甘蓝品质为主要目标,开始优质品种选育,育成既早熟、优质又可适于保护地种植的我国第三代早熟春甘蓝新品种“8398”,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蔬菜网编辑:agronetwjl
蔬菜网微博

转发到:

看完上面的新闻,您觉得?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