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洋葱 节瓜 菜豆 白菜 甘蓝
热门新闻:

您目前所在位置:蔬菜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际新闻 > 澳大利亚一年进口20亿澳元果蔬 本土蔬果产业受阻

澳大利亚一年进口20亿澳元果蔬 本土蔬果产业受阻

蔬菜网  时间:2013/8/27  来源:环球网  阅读数:460   网友评论:2

  据报道,尽管澳大利亚本土有能力生产足够的蔬菜和水果,但去年澳大利亚人消费了20亿澳元(约合人民币112亿元)的进口果蔬产品。大量涌入澳大利亚的果蔬产品正让其本土果蔬种植商面临巨大压力。

  报道说,尽管澳大利亚本土有能力生产充足的蔬果作物,澳大利亚人去年饮食中已经消费了20亿澳元进口产品。这一数值是10年前的2倍,亦是澳大利亚2012年出口蔬果作物收入的近2倍。

  据澳大利亚农业杂志《Stock Journal》报道,澳大利亚农业研究所(AFI)资料显示,就澳大利亚市场上的进口土豆而言,其源头可能是遥远的土耳其、秘鲁、印度与希腊;而从中国进口的蔬果作物价值已经达到6500万元;新西兰进口的园艺作物价值高达9000万澳元,位列所有蔬果进口国之首。

  同时,澳元的强势亦正让进口加工土豆更具竞争力,但本土土豆产量却正下跌至1995年以来新低,2012年仅产出了120万吨。澳大利亚西红柿亦受到进口压力挤压,自2001年产出500万吨以来,近5年已经第二次产出低于300万吨。然而,消费者组织Ausbuy与联邦绿党发出警告,进口产品的真实来源地正变得更模糊。

  报道称,中国种植的蔬菜正被运至新西兰,通过与新西兰本地产品混合等方式进行加工,然后标为“新西兰产”产品出口至澳大利亚,致使澳大利亚的海外产品原产地要求与现行的产品标签法成为笑柄。

  澳大利亚农业研究所研究员汤姆林森(Adam Tomlinson)表示,澳大利亚消费者在购买新鲜蔬菜与水果时似乎有着强烈的意愿支持本国产品,但在购买罐装与加工食品时这一意愿明显淡化。

  据消费者组织Choice调查,在700名受访购物者中有67%认为知道新鲜产品原产地十分重要。

  然而,仅有42%受访者在选购果汁时认为原产地重要;仅有27%受访者在选购罐装或冷冻产品时有强烈的原产地意识;仅有17%受访者在选购零食时认为有必要知道其来源;甚至在面包与大米的选购上,亦仅有31%受访者认为其来源地重要。

  汤姆林森发现,进口蔬菜与水果的不断增加,与新西兰,亚洲与中东等低成本经济体的食品加工投资大幅增加有关。

  汤姆林森表示:“海外多种食品加工投资蓬勃发展......阿根廷本来在中国占有很大的黄豆粉市场,现在这一市场由于越来越多中国工厂进入而不断萎缩。”

  澳大利亚人目前人均每年吃掉100公斤水果,比其他亚洲邻居(菲律宾除外)多得多,却仍然远低于健康机构建议的摄入标准。

  据澳大利亚统计局(ABS)2008年的数据显示,澳大利亚人5至7岁时*接近健康标准,所摄入新鲜蔬果占健康机构建议量的60%。

  19岁以上成年人比青少年摄入蔬果量稍大,但亦不足健康机构建议量的10%。女性更有可能比男性摄入更多的蔬菜与水果。

  澳大利亚人目前较1996年(80公斤/人)有所上升。在西方国家中,虽然欧洲与美国摄取新鲜水果量较低,澳大利亚人摄取量还是远低于加拿大,英国与荷兰(120-130公斤/人/年)。

  在亚洲地区,中国与印尼近20年来人均水果摄取量上升了20公斤,至人均每年摄取70公斤;印度亦大幅上升30公斤,至人均每年摄取50公斤;日本近20年来较稳定,人均每年摄取约50公斤。

蔬菜网编辑:agronetshenqi
蔬菜网微博

转发到:

看完上面的新闻,您觉得?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