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洋葱 节瓜 菜豆 白菜 甘蓝
热门新闻:

您目前所在位置:蔬菜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蔬菜全知道 > 茄子虽好 吃多了也会“中毒”(图)

茄子虽好 吃多了也会“中毒”(图)

蔬菜网  时间:2018/9/6  来源:中国农业网  阅读数:530   网友评论:4

  中国蔬菜网Vegnet蔬菜全知道茄(学名:Solanum melongena L.)茄科,茄属植物。茄直立分枝草本至亚灌木,高可达1米,小枝,叶柄及花梗均被6-8-(10)分枝,平贴或具短柄的星状绒毛,小枝多为紫色(野生的往往有皮刺),渐老则毛被逐渐脱落。叶大,卵形至长圆状卵形,叶柄长约2-4.5厘米(野生的具皮刺)。能孕花单生,花柄长约1-1.8厘米,毛被较密。果的形状大小变异极大。果的形状有长或圆,颜色有白、红、紫等。

  果可供蔬食。根、茎、叶入药,为收敛剂,有利尿之效,叶也可以作麻醉剂。种子为消肿药,也用为刺激剂,但容易引起胃弱及便秘,果生食可解食菌中毒。

  原产亚洲热带,中国各省均有栽培。直立分枝草本至亚灌木,高可达1米,小枝,叶柄及花梗均被6-8-(10)分枝,平贴或具短柄的星状绒毛,小枝多为紫色(野生的往往有皮刺),渐老则毛被逐渐脱落。

  茄子是为数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它的维生素P的含量很高,每100克中即含维生素P750毫克。

  还含磷、钙、钾等微量元素和胆碱、胡芦巴碱、水苏碱、龙葵碱等多种生物碱。尤其是紫色茄子中维生素含量更高,可以抑制消化道肿瘤细胞的增值。

  但是你知道吗?茄子虽好,但含有一种有害的物质——茄碱,也称龙葵碱、龙葵素。

  茄碱不只存在于茄子中,像马铃薯、番茄等茄科植物中也有一定的茄碱。更意外的是,茄碱是不溶于水的,无论你是焯、煮都不可能完全去除。

  那么买茄子,你是不是认为茄子的颜色越深才代表越好?其实,茄子皮颜色的深浅和茄子中茄碱的含量有很大的关系。

  茄碱在哪里?

  茄碱主要存在于茄肉,不在茄皮中。但是,茄皮颜色越深,茄肉中的茄碱含量越高。并且未熟的茄子,茄碱含量比长熟的茄子要高。

  既然茄碱有毒,那要怎么避免吃“毒”?还是那句老话:要谈食用,就先谈毒性;要谈毒性,还得先谈剂量。

  吃多少才会茄碱中毒?

  要避免茄碱中毒,*的办法是控制摄入量。

  一般成年人要食用0.2-0.4克茄碱才会中毒。以0.2g计算,每克紫茄子中茄碱的平均含量为0.61mg,每克绿茄子中茄碱的平均含量为0.19mg,这样算至少生吃328g紫茄子或者1052g绿茄子才会中毒。

  也就是说,要生吃一个半紫茄子或者4个绿茄子才会出现茄碱中毒。因此,日常就餐,经过正常烹饪过的茄子不用担心会茄碱中毒。

  茄碱中毒症状:

  轻者咽喉部发痒、发干、胃部灼烧、恶心、呕吐、腹痛、伴头晕、耳鸣、瞳孔散大等。

  重者呼吸困难,严重的还会出现昏迷,甚至因神经麻痹而死亡。

  其实,茄碱是一种拥有两面性的物质,虽然食用过多会中毒。但,茄碱有强心、降压、抑制癌细胞、抑制微生物等功能,是茄子保健作用的来源之一。

  说茄碱有毒是因为它对人体细胞的吸氧功能有阻碍作用,使红细胞得不到氧气。

  怎样安心吃茄子?

  1、吃成熟新鲜的茄子

  成熟茄子中的茄碱含量低于未成熟茄子,秋后老茄子中茄碱含量也较高,对人体有害,不宜多吃。

  2、烹调时加醋

  茄碱虽不溶于水,却能与醋中的稀酸一起加热后水解为茄啶和糖,这样更加安全。

  3、不吃老茄子

  老茄子里面含有的茄碱更多,不仅容易中毒,而且老茄子口感也不好。

  怎么看茄子老或嫩?

  1、看茄子的“眼睛”

  茄子“眼睛”长在茄子的萼片与果实连接的地方,那里有一白色略带淡绿色的带状环,菜农管它叫茄子的“眼睛”。“眼睛”越大,表示茄子越嫩;越小,表示茄子越老。

  2、感受茄子的手感

  嫩茄子手握有黏滞感,比较虚、软,发硬的茄子是老茄子。茄子外观亮泽表示新鲜程度高,表皮皱缩、光泽黯淡,说明已经不新鲜了。

  提醒:消化不良、容易腹泻、脾胃虚寒、便溏症状的朋友不宜多吃茄子。

  建议:茄子的营养,很多都在皮里。建议不要去皮,茄子去皮后不仅会降低保健价值,还会因其中的铁被空气氧化,很容易发黑,影响人体对铁的吸收。

蔬菜网编辑:agronetyyn
蔬菜网微博

转发到:

看完上面的新闻,您觉得?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