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洋葱 节瓜 菜豆 白菜 甘蓝
热门新闻:

您目前所在位置:蔬菜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名人堂专访 > 河南温振:带领群众致富苦中有乐(图)

河南温振:带领群众致富苦中有乐(图)

蔬菜网  时间:2012/2/2  来源:农民日报  阅读数:592   网友评论:10

温振(左)与胡寨村村民聊天。

  河南兰考,曾因“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而名闻全国。

  2008年6月,“大学生村官”温振来到兰考县仪封乡胡寨村时,村里腾出一间办公室给温振当宿舍。这排村委会办公室是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土坯房,低矮、潮湿,屋内地面低于屋外地面,为防止下雨时屋里进水,门口用水泥抹了一个小坝子。

  从此,温振这个年轻的单身汉就在胡寨村扎了根。

  温振,1986年出生,兰考县城关镇人,2005年12月在上大学时便入党。2008年6月河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并获得农学、法学两个学位。同年经层层筛选,被聘为“大学生村官”,带着激情,揣着梦想,于7月到仪封乡胡寨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

  致富路是闯出来的

  兰考县是*贫困县,胡寨村也不富裕。全村206户,1006人,为了生活,村里有500多人外出打工。温振到来时,胡寨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只有3500元。

  自小在县城里长大,又刚踏出校园的温振,身上有一股书生气,干事有激情,待人有热情。一到胡寨村,温振就盘算着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胡寨贫穷落后的面貌。他刚上任便自费到山东寿光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一去就是半个月。经过学习和调查,温振掌握了一些种植技术,对温室大棚的前景充满了信心,确定将反季节温室大棚蔬菜作为村民致富项目。但他也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有限的,于是他找到村里的种植能人王继伟一起干。

  温室大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设施农业。为了切实掌握种植技术、降低风险,温振又数次去山东寿光考察,联系技术人员。为了省钱,温振每次都是买硬座火车票,住小旅社。为了摸清价格合适、质量合格的建棚材料,他连续两天徒步跑建材市场,坚持不住时就躺在路边的公园里歇一会儿,睡一觉。

  当年,经过动员和筹备,有17户群众决定跟着温振干。温振便以农民合作组织的名义,组织这17户农民以入股的形式合建了4个温室蔬菜大棚,并立即投入生产,从而艰难地迈出了带领群众致富的*步。

  建大棚时,身高1.85米的温振如生龙活虎,和村民们一起抬200斤重的水泥柱,一起拧铁丝、架竹竿,每天累得沾床就睡,一直在大棚工地上忙了100多天,村民认可了这个小伙子。

  这些温室蔬菜大棚每个占地2亩,棚内种植面积1.3亩,采取“黄瓜-苦瓜”套种模式:9月25日前后培育黄瓜苗——10月25日前后培育苦瓜苗——12月下旬黄瓜上市——第二年4月中旬苦瓜上市——5月拔掉黄瓜秧。

  一个生产周期下来,每个大棚的收益达3.5万元。如此诱人的效益,在村民中引起轰动,村民的种植观念开始转变,发展温室大棚的热情高涨。同时,温振也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

  第二年的夏天,温振带领村民成立了“胡寨哥哥农牧专业合作社”,被社员推举为合作社副理事长。合作社制定了“农民+合作社+生产基地”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谁都想尽快富裕。看到温室蔬菜大棚收益高,合作社成立时,全村要求入社建大棚的农户达到38户,但是,合作社当年只规划增建20座大棚(每户一座大棚),没能满足所有农户的愿望,但答应来年帮助他们建大棚。

  合作社除了发展温室蔬菜大棚,还在村外建了一个养殖小区,小区内有4个标准化养鸡棚,由农户自己投资,每户一个棚,每个棚一年养4批肉鸡,年效益3~4万元。合作社负责统一购鸡苗、统一管理技术、统一销售。

  2010年,要求加入合作社的村民继续增加。为了满足群众的要求,合作社又建了32座蔬菜大棚,使全村大棚总数达到56座。目前,这56座大棚年收益达150多万元,加上养殖业的发展,使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3500元,提高到6000元。

  干事业就要顶住诱惑

  温振的发展思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深得新疆孙老板的器重。2009年10月,孙老板盛情邀请温振到新疆帮他管理1000座大棚,月薪出到了一万元,还承诺以后每年再涨2000元作为奖励。面对这么优厚的条件,温振心动了!就当他准备赶赴新疆时,村里的群众闻讯围住了他的宿舍:“你可不能走啊,你这一走咱们胡寨的大棚就完了。”

  望着农民那种渴望致富的眼神,温振思想斗争了好几天,*终婉言谢绝了孙老板的好意。但也有人说温振太傻,放着月薪一万元的工资不去,却在一个穷村里受苦,温振没有反驳,只坚定地说:“万元的月薪真的让我很心动,但是我的事业、理想在胡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胡寨村的经济发展了,是我*的快乐,是我人生价值的*体现。”

  如今的温振,经常一身泥满身土,与村民的感情越来越深。一名老农看到温振长满老茧的手时,动情地说:“你看起来越来越像个老农了,你这个大学生可真了不起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扎实的工作作风和骄人的成绩,使温振不仅得到了胡寨群众的爱戴,也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赞许,多次荣获“开封市*大学生村干部”、“开封市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2010年11月19日,温振被河南省委组织部、团省委评为“河南省十杰大学生村干部创业之星”。

  自己艰苦带来群众幸福

  刚到胡寨村不久,有*下大雨,温振看到宿舍房顶有点儿漏雨,但他没在意。第二天早晨醒来时,迷迷糊糊的他一脚踩在了水里,定睛一看,屋里积水有10多公分深,水面上漂着一些日常用品,自己的小床像一个小船停泊在水中。原来,因为雨大,街上的雨水越过门口的小坝子,直接灌进屋子,又因为屋内地面比屋外低,且有小坝子阻拦,使屋内变成了小水池。

  这景象把温振搞懵了,沮丧的他不知所措。在村民的帮助下,温振清除了屋内积水,但不得不继续住在这个低矮潮湿的地方。此后,为防万一,每次下雨时,温振都要加高门口的小坝子。

  屋子进水只是一时的小灾,而每天的吃饭问题才是温振*头疼的问题。

  从小在县城长大的温振,以前都是由父母、姐姐照顾,从来没做过饭。现在独自在村里生活,吃饭怎么办?

  胡寨村村委会旁边有一个简陋的小饭馆,本村人称之为“大食堂”。温振便天天到“大食堂”吃饭。村里人知道他是新来的“大学生村官”,觉得他一个人在这里孤孤单单,挺可怜,所以,在饭馆里吃饭的人便拉他一起吃。

  几天下来,每次进“大食堂”都是吃别人的,这让温振心虚。于是,他决定自己做饭吃。

  胡寨村村委会办公房位于村子中心,因年久失修已经成了危房。2009年5月,村委会在村头新建了3间办公平房,温振的宿舍也跟着搬进了村委会新办公平房。平时,在这个位于村外的平房里,只有温振一个人孤单地住着。

  2009年12月,常年在青岛打工的母亲回到家乡后,立即到胡寨村看望温振,当母亲看到温振的吃住条件时,哭了半天。母亲决定留下来照顾他的生活,并帮助他建大棚创业。母亲给温振买了电热毯和电风扇,直到来年7月,母亲见温振的生活逐渐有了规律之后,才放心地去青岛打工。温振有鼻炎,天冷容易发病,每到冬季,母亲便经常打电话问候他。

  温振说自己有四个家:*个家是在仪封乡土山村的家,那里住着奶奶一个人。作为奶奶膝下*的孙子,他要经常去陪一陪奶奶,关照奶奶的健康,因为奶奶在饮食和吃药方面不听别人的劝说,只听孙子的话。

  第二个家是在县城的家。温振父母原是兰考化肥厂的工人,1998年厂子倒闭,父母下岗后常年在青岛打工,姐姐也出嫁了,因此,每次回到这个家时,也只有他一个人。

  第三个家是在胡寨村的家,温振大部分时间住在这里。这个家孤孤单单坐落在村外,紧  挨着那片蔬菜大棚,房前的水泥场地上堆满了盖大棚用的草帘。10多平方米的屋子里有一张床、3个破旧书桌和一些生活用品,整个屋子空荡且凌乱。其中靠墙角的桌子上放着做饭用的电磁炉和油盐酱醋,屋子中间的桌子上放着一台老式电视机,还有一张桌子放在床边,用来放电脑、吃饭。冬季,屋子里没有取暖的火炉,冻得人两腿打颤,温振说自己年轻,能挺住。

  第四个家是镇里的家。“大学生村官”归镇党委管理,温振每周要去镇里汇报工作两次,偶尔要住在镇里。

  2010年7月,温振*期“大学生村官”期满,为了继续带领群众致富,他又续聘了3年,继续担任胡寨村党支部副书记。兰考县为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基层服务,给予温振副科级干部待遇,但不与工资挂钩。

  作为“大学生村官”,温振目前每个月工资800元,外加电话、交通补助100元。但温振的收入不只工资这一块,因为几年来温振个人在胡寨村投资达10多万元,自己拥有一座示范大棚,这座大棚每年给他带来2~3万元收入,弥补了他的生活开销。

  在温振的带领下,胡寨的经济发展了,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增强了,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经济强村、文化繁荣村、生态文明村、社会和谐村。提起这些变化,村民说的*多的是“感谢党给俺村派了温振这么好的致富村干部!”

蔬菜网编辑:superjunior
蔬菜网微博

转发到:

看完上面的新闻,您觉得?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