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洋葱 节瓜 菜豆 白菜 甘蓝
热门新闻:

您目前所在位置:蔬菜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列表 >  “毒黄瓜”后再现“毒香瓜”为何蔬果总惹病?

“毒黄瓜”后再现“毒香瓜”为何蔬果总惹病?

蔬菜网  时间:2011/10/10  来源:凤凰网健康  阅读数:729   网友评论:6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以及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7日确认,新增3例李斯特菌死亡病例。截至当天,这一轮因食用带菌香瓜而暴发的李斯特菌疫情已致死21人。与此同时,美国24个州上报出现这种由带菌食物传播的疾病。另外,食品卫生检查发现,一些生菜可能携带李斯特菌。疾控中心官员说,食用携带李斯特菌的食物后,患者可能不会立即出现症状,“潜伏期”可达60天,所以,近期确诊病例数可能还会上升。

  李斯特菌肆虐美国感染源头是香瓜

  疾控中心官员*新统计,美国已有24个州共109例李斯特菌感染病例。一名孕妇感染后流产。按官方说法,这轮疫情为美国十多年来*严重。美国上次大规模暴发李斯特菌感染是在1998年,21人因食用感染这种病菌的热狗和肉类熟食死亡。1985年,52人死于食用受这种病菌感染的软干酪。

  调查显示,科罗拉多州延森农场生产的香瓜是这次大规模感染李斯特菌事件的源头。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说,这一农场生产的“罗基·福特”牌香瓜与一名患者家中香瓜携带的李斯特菌菌株一致。

  生菜也被“李斯特”

  福罗里达州True Leaf农场上月30日召回大约1.5万袋可能带有李斯特菌的切碎生菜。这批生菜经俄勒冈州一家食品批发商12日和13日购买,至少已运抵华盛顿州和爱达荷州两地。

  卡拉斯说,这次召回可能带菌生菜和带菌香瓜并无直接联系。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将研究李斯特菌在生菜等绿叶蔬菜上繁殖的机制,进一步了解李斯特菌随蔬果传播的原理。

  李斯特菌

  冷冻不会死还会搞潜伏

  李斯特菌生命力强,能在低温环境甚至冰箱中存活,通常在过期速食、黄油、冻肉和奶酪上蔓延滋长。但水果蔬菜一般不是李斯特菌繁衍的“温床”。冷冻、强光等方式均无法消灭李斯特菌。这种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流动水、饲料中,常为动物和人所携带。

  感染李斯特菌后的轻度症状包括发烧、肌肉疼痛、恶心、腹泻等;重度症状包括头痛、颈部僵硬、身体失衡、痉挛等。这种细菌可能导致孕妇出现早产、流产或死胎状况。

  食品安全问题冲击着很多国家近日,美国发生了10多年来*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美国疾控中心9月28日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因食用遭李斯特菌污染的香瓜,目前全美国已有21人死亡。今后一个月,李斯特菌感染病例可能持续增加。

  食品安全问题冲击着很多国家,时时牵动着人们的神经。今年5月份,欧洲毒黄瓜令整个欧洲谈“黄瓜”色变,多人死亡,被感染的人不计其数,欧洲一时陷入恐慌。9月29日,英国又有报道,英国土壤中发现致命的大肠杆菌,种植的蔬菜被感染,人们食用后已造成1人死亡、250多人患病,但英国官员却将此事对公众隐瞒了7个月。

  俗语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毒香瓜”、“毒黄瓜”这些食品安全问题人命关天,危害巨大,一方面公众生命健康会受到威胁,另一方面会影响到行业以及经济发展。在全球化时代的食品安全危机中,食品安全没有国界,世界任何国家都无法确保独善其身,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灾难。如何化解这类危机,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道难题。

  全球化给食品业带来的变化是,食品供应链分布区域极为广泛。食品安全要从源头抓起,消除源头隐患。在食品的生产环节加强监管,保证色素、增长剂、植物激素、保鲜剂、杀菌剂的合理使用,鼓励生产绿色食品,建立“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链;重视流通环节为每份食品“建档案”,为每种农产品分配一个“身份证”号码,供消费者查询;对于那些食品造假行为要出狠招重罚。

  德国“毒黄瓜”时间让我们获得一个共同的教训,任何食物生吃的中毒率总是大大高于烹制成熟。生吃黄瓜和其他蔬菜,如生菜、西红柿、莴苣等并不可取,*是烹制成熟食来食用。然而,“毒香瓜”又给人们提出一个难题。食品危机专家吉恩·格拉博夫斯基推断,伴随越来越多人每餐吃水果,源性传染病的源头“10至15年前,人们不会把香瓜当早餐。” 因此,对食品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各国都应设立有效的应急反映机制。

蔬菜网编辑:agronetyl
蔬菜网微博

转发到:

看完上面的新闻,您觉得?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