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洋葱 节瓜 菜豆 白菜 甘蓝
热门新闻:

您目前所在位置:蔬菜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中国硒砂瓜之乡”从这里崛起

“中国硒砂瓜之乡”从这里崛起

蔬菜网  时间:2006/5/22  来源:中卫日报  阅读数:207   网友评论:3

     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的宁夏中部干旱带,年降水量189.5毫米,蒸发量却为2400毫米,昼夜温差大,很难适应人类生存。然而,就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中卫勤劳而又聪慧的10多万回汉群众延续着人类的坚韧与刚毅,与天斗,与地斗,经过多年尝试与探索,培育出了一种旱作种植模式———硒砂瓜。建市以来,新的领导班子着眼大局,决定将硒砂瓜作为一项优势特色产业、一项能使中部干旱带上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短短两年时间,我市硒砂瓜产业经历了“三级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建市之初的10万亩到3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50万亩,中卫市香山地区成为全国*的硒砂瓜基地。目前,全市上下鼓足干劲,正在向50万亩、100万亩的规模进发,“中国硒砂瓜之乡”将从这里崛起。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唉!从我记事起,这地方就十年九旱,连草都长不出来,更不用说种庄稼了。” 聊起这片土地,城区香山乡梁水村60多岁的老汉赵满生一声长叹。他说;“这么多年来,要不是种瓜,这日子真不知道咋过。”
    中部干旱带十年九旱,十种九不收,土地容易沙化,草因缺水经常过早枯死。然而,就在这块占全市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上,生活着包括城区香山乡、常乐镇,中宁县鸣沙镇、喊叫水乡,海原县兴仁镇、关桥乡等在内的10多万回汉群众,他们常年与贫困抗争。
    中卫的发展,关键在于山区的发展。如何让山区中部干旱带上10多万回汉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山川统筹发展呢?这一问题日夜萦绕在市领导的心头。建市之初,市委、市政府领导为此踏遍了山区的每一个角落,进村入户,访农情,解民意,找出路。
    在多次调研中,市委书记刘云、市长李锐惊奇地发现,干旱的土地上不全是传统的粮食作物,还零星地点缀着片片硒砂瓜。他们了解到,群众种植硒砂瓜收成不错,还不破坏生态环境,只是苦于资金、技术、政策、销路等因素,不敢多种,怕卖不出去。他们品尝了硒砂瓜,那种沁人心脾的甘甜是川区或其他地方的瓜比不了的,而且比川区晚熟,能打季节差。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分析,科学论证,决定充分利用光照和含硒量高的砂砾,变劣势为优势,将硒砂瓜确定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农业特色支柱产业来抓,制定了《中卫市优势特色农业发展五年规划》,确定在5年内,将硒砂瓜种植面积发展到100万亩。长达百公里的中部干旱带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压砂革命。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中卫市优势特色农业发展五年规划》的出台,如一盏导航灯,为硒砂瓜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它的指引下,全市上下鼓足干劲,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力促硒砂瓜产业大发展。
    “我真没想到市委的领导会亲自为我们浇瓜……”回想起去年抗旱救灾的一幕,海原县兴仁镇老汉王发礼感慨地说,“是领导干部的实干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啊!”
    “好长时间都没有休息了,为了能多种瓜,累点苦点没啥,看到别人都在埋头苦干,我说啥都不能落后,少压一亩就要损失四五百元,比别人少压10多亩的话,一年下来就要损失好几千元呢。”兴仁镇村民李知廷对去年秋冬的压砂深有感触。
    “既然党把我们放在了这个位置上,我们就该为群众谋福利。”市委书记刘云这样说。建市后,市委、市政府按照“面向大市场、建设大基地,形成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动员全市力量,齐心协力抓规模,活市场,促流通,重科技,树品牌,力促硒砂瓜产业发展。去年,为了抗旱保瓜苗,数千名机关干部和部队官兵带着数百辆拉水车上山了,他们不畏酷暑,挥汗如雨,细心浇灌着每一棵焦渴的瓜苗;为了加快压砂进度,全市每天出动大小车辆2000多辆,万余名干部群众日夜奋战在压砂一线;海原县出台八项优惠政策,鼓励群众多压砂、压好砂;中宁县机关干部每人往信用社存款1000元为群众支持贷款;全市共组建专业协会10个,建立农民合作组织6个,成立硒砂瓜流通服务公司7家,建设专业市场2个、田头马路市场8个,设立经销网点33个,设立农技服务点8个,为销售硒砂瓜铺路。
    心中有了群众,就会关心群众的疾苦,就会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就会倾力加快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下,短短两年时间,硒砂瓜种植面积由10万亩增加到30万亩,去年又新增了20万亩,一个50万亩的硒砂瓜基地就这样快速建成了。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4月的天,娃娃的脸,总是喜怒无常,刚才还是是晴空一片,转眼间便风沙满天,刮得人睁不开眼睛。环香山地区虽然风沙大,但这里的农民仍在田间地头不停地忙碌着,挖瓜窝子、培土、浇水、下种……那劳动的场面,种瓜的热情让人心潮彭湃,激动不已。
    “硒砂瓜可给我们带来了好处,这几年,我们村家家盖起了新房子,买上了车,年轻人个个有手机。”说起近两年的变化,海原县兴仁镇拓寨科村村民许占科自豪地说。他说,以前村民都是零星种植,混个肚子,从没想着靠种瓜发家致富,现在,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拓寨科村2000多亩地全部压砂种了瓜。采访中,记者发现,如今农民压砂种瓜的积极性很高,且涌现出了一大批种植上百亩的大户,仅香山乡就有400多户,其中300亩以上的有6户。丰厚的回报也吸引了部分镇(乡)干部加入到硒砂瓜种植的行列中,兴仁镇副镇长吴岳山承包了100亩荒地种瓜,仅去年就收入6万多元。
    破一道难题,亮一片天地;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硒砂瓜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中部干旱带群众的生活面貌。2005年,我市在遭遇特大干旱侵袭的不利条件下,29.98万亩硒砂瓜总产值达到2.1亿公斤,总收入1.2亿元,亩均收入350元,瓜农人均收入2500元,占主产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3%,硒砂瓜产业被老百姓称为“拔穷根工程”、“造血工程”和“惠农工程”。
    鹰击长空,腾飞于世,必然凭其坚实双翼。在硒砂瓜产业规模达到50万亩后,今年,这个产业又迎来了发展的拐点———香山地区硒砂瓜引黄补灌工程。3月28日,该工程建成并正式通水。这一工程可解决环香山地区一区两县三镇(乡)19.8万亩硒砂瓜抗旱补灌的用水问题。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100万亩硒砂瓜种植面积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国硒砂瓜之乡”的目标并不遥远。

蔬菜网编辑:
蔬菜网微博

转发到:

看完上面的新闻,您觉得?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