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洋葱 节瓜 菜豆 白菜 甘蓝
热门新闻:

您目前所在位置:蔬菜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本网动态 > 我国薯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薯类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蔬菜网  时间:2000/10/25  来源:暂无  阅读数:437   网友评论:4

    类(甘薯、马铃薯)既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又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薯类的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薯类的播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9%,总产量约占粮食的8%。近几年来,薯类的用途和地位已经发生了变化,薯类生产已经得到了各地的高度重视。
    1
    薯类生产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1.1
    薯类生产稳步发展
    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薯类生产稳步发展。1999年全国薯类种植面积
    1.5亿多亩,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长50%,比80年代中期增长16%;鲜薯平均亩产是1170公斤,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1.34倍,比80年代中期提高17%;鲜薯总产1.8亿吨,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增加2.7倍,比80年代中期增长40%。
    1.2
    薯类种植技术显著提高
    品种开始向专用方向发展。适宜淀粉加工、油炸食品等用途的品种开始示范推广。脱毒薯发展较快,面积已达到3000多万亩,其中,脱毒马铃薯1950万亩,占马铃薯面积的30%。种植方式发展为多种形式的间、套、轮种,形成了与薯类相适应的高效多熟种植模式。地膜覆盖技术应用面积达到600万亩。薯类高垄种植、化学调控、科学施肥技术得到示范推广。
    1.3
    薯类加工利用有新发展
    在薯类主产区,一批大型加工企业相继发展起来,马铃薯由加工淀粉、粉丝,发展到加工马铃薯全粉、薯片、膨化食品、炸薯条等。甘薯加工也发展到加工薯脯、薯食品等,拓宽了薯类的利用范围,提高了经济价值。
    2
    薯类生产的新特点
    2.1
    品种专用化
    马铃薯逐步开成了淀粉加工型、油炸食品型、鲜食菜用型的开发模式。高淀粉型的品种有克新12、内薯7号等;油炸食品型有大西洋、中薯4号、鄂马铃薯1号;鲜食菜用型有东农303、克新4号津引8号等。蒜苗也逐步走向淀粉加工型、烘烤型、果脯型、水果型、茎类菜用型、饲用型、药用型等用途的开发方向。江苏省筛选出一批特用甘薯良种,高淀粉型有徐薯18、鲁薯7号、南薯88,烘烤型有北京553。而农黄皮;果脯型有商52-7、苏薯8号;茎类菜用型有尚志12、莆薯53;药用型有西蒙古1号等。品种专用化增强了市场适应性,拓宽了应用领域,提高了经济效益。
    2.2
    升发产业化
    薯类产业化开发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在一些主产区,已建立了脱毒种薯的生产供应、规模化种植、贮藏、产品加工利用和营销一条龙的生产体系,形成企业带动薯类生产者的趋势。如内蒙古、甘肃、江苏、浙江等省、自治区产业化生产已初步形成,提高了薯生产水平,增加了经济效益,推广动了薯类生产的发展。
    2.3
    种植效益化
    各地积极发展错季节种植技术。马铃薯选用早熟品种,应用地膜覆盖或稻草覆盖免耕种马铃薯,鲜薯亩产1500公斤,效益达1200元/亩。采用覆盖栽培,提早鲜薯上市,拉长供应时间,效益显著。
    2.4
    用途多样化
    过去薯类是度饥荒的作物,是半年粮。改革开放以来,薯类扮演了新的角色。目前,既是粮食、饲料、工业原料作物,又是经济效益高的作物。就全国而言,大体是1/4直接食用、2/4作为饲料、1/4加工利用。 3
    薯类生产发展与对策
    3.1
    发展方向
    薯类是高产作物,增产潜力大,经济效益好,发展薯类生产是增产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十五”期间,我国薯类生产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品质,发展专用薯,加快薯类产业化步伐。薯类生产应因地制宜,南方可搞生产冬种开发,北方可进行间作套种,做到既促进薯类生产发展,又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
    3.2
    重点推广技术
    “十五”期间应重点抓好以下技术的推广:1)优质专用高产品种。根据市场的需求,大力推广适合淀粉加工、油炸、鲜食等不同用途的配套优良品种。2)脱毒薯配套栽培技术。“十五”期间年推广面积达到6750多万亩,比“九五”期间年推广面积扩大1倍。3)覆盖栽培技术。重点推广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技术,“十五”期间年推广面积1050万亩,增长60%。4)高效多熟种植技术。因地制宜推广薯类与稻、麦、玉米、菜、豆类的间作、套种和轮作,提高复种指数,错时种植,延长鲜薯供应时间,提高经济效益。5)薯类大垄种植技术。6)化控、保鲜技术。
    3.3
    发展对策
    1)以项目促进技术推广。薯类新技术推广应积极争取丰收计划、扶贫计划、农业结构调整扶持等项目支持,推动薯类新技术推广。2)以样板推动生产。重点抓好专用薯示范样板,特别是抓好优质专用薯类的区域种植样板,建立丰产片、高效方,组织观摩和培训,扩大技术的辐射范围,促进薯类生产的发展。3)以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在薯类生产中应联系一批加工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产销结合,推进产业化发展。4)以技物结合搞好服务。要做好与新品种、脱毒种薯、农用新产品供应,以适应薯类技术推广工作的需要。

蔬菜网编辑:
蔬菜网微博

转发到:

看完上面的新闻,您觉得?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