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洋葱 节瓜 菜豆 白菜 甘蓝
热门新闻:

您目前所在位置:蔬菜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和县蔬菜”彰显现代农业魅力

“和县蔬菜”彰显现代农业魅力

蔬菜网  时间:2009/2/1  来源:巢湖日报  阅读数:116   网友评论:5

    “原本6月份才能吃上的番茄,3、4月份就上市了;原本5月份采摘的辣椒,从秋天一直到次年5月都挂满了枝头……春提前,秋延后,和县蔬菜反季节,成了当时的新鲜事。”黄立方很是激动,“这在全国基本上是*早的,和县蔬菜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五个能人带一乡,万吨蔬菜过大江”

  今年64岁的黄立方,是赫赫有名的和县蔬菜“五大能人”之一。1983年,家住城南乡太平的他和同村的刘斯荣、黄耀祖、尹仁志、李正飞5人,开始搭盖塑料大棚,培育早辣椒、早番茄,亩均蔬菜纯收益在2500元左右。

  改革开放初期,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年收入不到1000元。种植1亩蔬菜,相当于家中有二三个大学生在领工资,更是种植棉花、小麦等普通经济作物效益的十倍,被誉为“一亩菜,十亩田”。当时的和县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人民“家有五亩田,一亩做菜园”。

  于是乎,大棚蔬菜种植在全县迅速推开,到1985年以后,蔬菜种植面积几乎以每年2万亩的速度递增,到1989年,已经接近10万亩,成为全国闻名的“长江中下游*的菜园子”。时任省委副书记的孟富林同志在和县视察时盛赞和县大棚蔬菜的发展:“五个能人带一乡,万吨蔬菜过大江,进入城市争市场,增加收入奔小康”。

  “大棚成了车间,菜农成了工人,种菜成了上班”

  但是,由于生产设备和技术的落后,大棚蔬菜在种植效益上虽是“一亩菜,十亩田”,劳动强度上也基本是“一亩菜,十亩田”。当时,大棚里翻土是铁锹挖,施肥用板车拉,浇水靠肩挑手提,菜农们是穿着胶鞋进大棚,浑身搞得脏兮兮。到了销售期,菜农们凌晨就要起床采摘蔬菜,然后用板车、自行车拉到南京、合肥、含山、巢城等周边城市“提篮小卖”,赚的都是辛苦钱。因此,当时一户菜农夫妻两人即便是起早贪黑,也只能种一亩田甚至几分田的大棚蔬菜。另外,当时的蔬菜种植品种也很单一,基本上是辣椒、番茄、黄瓜“老三篇”。

  30年来,和县的蔬菜种植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昔日落后的“和县蔬菜生产图”已经成为“过去时”。如今,和县早已成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种植面积从10万亩扩大到近50万亩,品种从“老三篇”增加到10类近50个小类,各种蔬菜的种植都有了成熟的生产标准有章可循。大棚里,翻土用上了铁牛,浇水用上了微滴灌,种菜实现了机械化。现在一户菜农夫妻两人正常可以种6亩蔬菜,勤快一点的可以种10亩。销售上,皖江大市场里全国菜商云集,除港澳台和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基本上都在和县设立了固定的收购点。菜农们也不再“脏兮兮”,他们穿着皮鞋进大棚劳动,进去时身上干干净净,出来时身上还是干干净净,真是“大棚成了车间,菜农成了工人,种菜成了上班”。

  “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成了“技术密集型”产业

  而今,和县蔬菜种植基本上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成了“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环节上,目前各类蔬菜基本达到良种化,整体良种覆盖率在95%以上,其中一些大宗种类,如辣椒的用种已历经5代以上的更新,番茄品种则更新了4个代次以上,瓜豆类也都更新了2-3个代次以上。栽培技术上,春提前、秋延后早已成了“小儿科”。秋早熟栽培、高密度特早熟栽培、秋延越冬在田保鲜栽培、遮阳覆盖越夏补淡栽培、膜下软管微灌技术、高温煮田抗重茬技术、嫁接育苗技术等一些过去闻所未闻的新技术层出不穷。目前,除了无土栽培技术和加温栽培技术,其他的栽培新技术已经基本上在和县得到推广。

  在所有新技术中,有两项属于“和县创造”。县农委蔬菜办副主任张太保介绍说,1997年,当时日本两位*蔬菜专家来到和县,看到城南蔬菜种植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和县蔬菜将会有灭顶之灾。因为当时在全球,蔬菜连茬种植都是一个技术性难题,日本蔬菜生产每种一茬都要用一种昂贵的药物,才能保证第二年的生产。但和县的菜农非常聪明,采取息夏高温水泡等办法,彻底地解决了世界性的科技难题。在日本,每亩田需要花上千元才能解决的问题,和县菜农只要花一点长江水,就解决了。和县菜农还有一项实用技术在全国首创,就是在田保鲜技术,可以将*年冬天成熟的辣椒在田保鲜至第二年的5月。这样,就可以选择一个相对合适的上市期,从而保证了蔬菜的生产效益。

  30年后创新棚体,产生革命性意义

  和县蔬菜大棚从一开始的小拱棚发展到竹棚,再从竹棚进化到钢架大棚,但是隧道式拱形结构的棚体结构近30年来没有变化。张太保说,这种棚体结构*缺陷是无法进行高架作物栽培或吊蔓栽培,从而极大地限制了反季节栽培的种类和方式的多样化,形成了制约和县蔬菜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007年9月,在和县政府专项试验资金的支持下,县农业科技部门研发出了内外两层的新型温棚,用上了吊蔓栽培、嫁接栽培、高温煮田抗重茬、无纺布保温覆盖、微滴灌和烟雾法粉尘法植保等多项技术。通过首茬冬黄瓜立体栽培试验,新型温棚不仅经受住了年初罕见雪灾的考验,更一举打破了旧式棚体冬季不能生产黄瓜的历史。随后实施的春豇豆对比试验,又取得了上市期比旧式棚提前10天、总产量增加60.7%、总产值增加110.9%的骄人战绩,今年的春茬早豇豆在旧式棚普遍减产、减收的情况下,单季亩效益仍突破万元,经济效益提高两倍多,充分显示出新型温棚的潜力和优势。

  在ⅰ型棚试验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今年8月,县农业科技部门在县蔬菜科技示范园兴建了5座ⅱ型棚,投入了新的试验计划。旧式棚低架种植的番茄只能收2层果,3月9日上市,采摘期仅10天。而在ⅱ型棚里通过吊蔓立体栽培的番茄是6层果,采摘期从3月份持续到5月份,亩产量从低旧式棚的6000斤猛增到了3万斤,提高5倍。

  反季节蔬菜的产生是和县菜农的首创,和县蔬菜这一特色产业近30年长盛不衰,由*初的早熟栽培到特早熟栽培,乃至秋延后栽培,直至现阶段的秋延后在田活体保鲜栽培,更是一路创新,达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转,招招领先。眼下,和县正对延用近30年的旧式棚体结构进行新一轮创新改造。

蔬菜网编辑:
蔬菜网微博

转发到:

看完上面的新闻,您觉得?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