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洋葱 节瓜 菜豆 白菜 甘蓝
热门新闻:

您目前所在位置:蔬菜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列表 >  北京:在板栗树下种黑木耳

北京:在板栗树下种黑木耳

蔬菜网  时间:2019/7/10  来源:新京报  阅读数:489   网友评论:1

  北京大城子镇苍术会村,位于密云区东部38公里处,距大城子镇9公里,就在锥峰山脚下。这个原本的低收入村,因为去年开始的木耳种植项目,村里442个低收入户预计在今年年底就能全部“脱低”。目前村里的木耳种植基地共计150亩,今年有望达到二百多万元的收入。近日,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来到了苍术会村的木耳种植基地,实地参观并采访了村书记蔺占军和当地村民。

  苍术会村全村面积21平方公里,共分为14个自然村,全村798户,村民2040人。在2018年,全村统计共有442个低收入户,占比过半。之所以收入低,主要原因就是苍术会村没有什么产业,平时只能靠种植一些农作物、果品、核桃和栗子赚钱,就算卖出去了也都是*价,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

  苍术会村村书记蔺占军告诉记者,“有些村民家里有核桃树,一年下来,卖核桃的钱,都不够日常剪枝、收果需要的工费。”

  2018年,在密云区农业服务中心的介入下,情况有了转变。“农服中心”来苍术会村实地考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以种植木耳作为*扶贫项目,由村里的低收入户进行种植,“因为木耳见效快,收入高”。

  蔺占军介绍,苍术会村的板栗树比较多,而且成规模,所以村委会和农服中心准备进行“林下经济”,也就是在板栗树下种植木耳。

  村里的木耳以“春耳”为主,每年的4月至7月收耳,可以收6-7茬。7月份木耳就没有了,到时候菌棒就撤掉,而板栗的成熟期正好在每年的9月至来年2月,时间恰恰错开,收木耳、收板栗两头不耽误。

  在2018年3月底,村委会决定先试种20亩地,看看成效。根据各家的情况,村委会选出了11户进行木耳种植。

  20亩地的试验,效果出奇得好。苍术会村在2018年共种出了木耳12000斤,每斤木耳平均能卖到40元,而且全部卖光。除了密云区政府以及各机关单位的帮扶外,村民也会拿着木耳去集市销售,挺受大家欢迎。

  试种之后, 11户参与种植的低收入户全部脱低,年收入均为20000元左右。蔺占军介绍,“只要方法对路,种植木耳基本不需要额外的人工来辅助,有时间去基地稍微照看一下就成。”

  苍术会村村委会委员于龙介绍,木耳基地的整个配水、菌棒都是农服中心提供的,村民只需要负责把菌棒摆上,而他主要负责指导,比如定期需要村民做什么,什么时候盖帘子、什么时候打开、什么时候浇水。于龙遇到什么问题,也会直接发图片给农服中心,请中心的专家*时间帮村民解决。

  今年57岁的村民果连文过去是村里的低保户,也是一名残障人士,老母亲已经八十多岁,过去在村里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自从参与了木耳种植项目,他用自己的2亩6分地,在2018年收入了5万块钱,改变了自己和家里人的生活。

  由于2018年脱低效果显著,村民增收效果明显,苍术会村今年决定新增130亩地,共计150亩,算上去年的低收入户,共涉及93户。

  新京报乡村频道记者跟随蔺占军来到了木耳基地,大片菌棒摆在板栗树下十分壮观。村委会副主任王文宏介绍,木耳基地一亩地里有8000根菌棒,亩产能达到500至750斤。截至目前为止,已经产耳1000多斤,“今年保守估计能产木耳50000斤,按1斤40块钱,应该能收入两百多万元。”王文宏说。

  基地里,每个菌棒上都长着大簇大簇的木耳,和市面上看到的已经风干的木耳不太一样,王文宏告诉记者,湿耳也是可以吃的,但是有过敏体质的人*不要食用,“跟你们平常买的木耳不一样,我们村的木耳都是自然晒干的,市面上的普通木耳多数都是靠机器风干,口感没有我们这种好”。记者鼓起勇气尝了一口刚从菌棒上摘下来的湿耳,别说,清香肥嫩,口感的确不错。

  目前,苍术会村还开启了木耳采摘项目,鲜耳的采摘价格为每斤5元,15斤湿耳只能出1斤干耳,算下来大概每斤75元。蔺占军说:“价格虽然比直接买的高很多,但是城里人没见过这玩意儿,加上品质好,来体验的人*近还不少。”

  正在摘木耳的村民果建国表示,他是今年才参与木耳项目的,自己家里有将近3亩地,预计产耳1500斤,能收入6、7万块钱。在种植木耳之前,果建国只能靠种栗子为生,一年满打满算能有5000块钱收入就算好的了,“种木耳比种地还轻松点,几个月能赚过去一年的钱,很知足”。

  目前,苍术会村剩下的低收入户预计今年年底之前全部脱低,“下一步我们的计划就是让村民保持住当下的收入,将来彻底走上致富的道路”,对村里的未来,蔺占军充满信心。

蔬菜网编辑:agronetgll
蔬菜网微博

转发到:

看完上面的新闻,您觉得?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