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洋葱 节瓜 菜豆 白菜 甘蓝
热门新闻:

您目前所在位置:蔬菜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列表 >  辽宁:小香菇成为贫困村脱贫大产业

辽宁:小香菇成为贫困村脱贫大产业

蔬菜网  时间:2019/1/30  来源:政府网站  阅读数:462   网友评论:4

  1月末的辽宁已进入隆冬时节,在零下二十几摄氏度的气候条件下,农户们都已经在家开始“猫冬”了。但是对于辽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苇子峪镇杉松村的村民来说,冬天正是为明年种植香菇做准备,制作菌包的关键时期。

  清晨5点,天还没有亮,村民孔婷和丈夫早早地起床了。孔婷穿上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和丈夫开着小车直奔香菇种植基地。和孔婷一样,同村的十几个姐妹同一时间骑着摩托车、电动车也相继出发了。清晨的深山里寒风刺骨,姐妹们心里却暖意融融,星星点点的车灯照亮了黎明前的村庄,更照亮了姐妹们奔向好日子的方向。

  “小香菇”带来农民致富新希望

  位于抚顺东部山区的杉松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人均耕地一亩半,祖祖辈辈以种玉米为生。2015年,玉米价格回落,本不富裕的村民更少了收入来源。为了让村民增收致富,村里经过考察,认为杉松村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适合种植香菇。但由于种植香菇前期投入大、种植风险高,部分种植户曾尝试种植,却苦于没经验、没技术、没销路,不仅没致富,日子反倒更加捉襟见肘。

  2015年,在苇子峪镇夹河乡下夹河村种植香菇的王明芳回村探亲。听闻王明芳在外村种植香菇多年,妇女们纷纷表示希望她能回村发展,带着姐妹们一起致富。王明芳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她种植香菇是“半路出家”,走了很多弯路,吃过苦也吃过亏,不过五年间她也掌握了过硬的香菇种植技术,对市场的销售规律和销售渠道也有了一定积累。看着姐妹们期待的眼神,王明芳暗下决心,一定要带着村里的姐妹们干出点名堂!

  2015年年末,王明芳在村里流转500多亩土地,成立了“菇满香”香菇种植合作社,从2016年到2017年,先后投入近800万元,建起了300多个高标准、现代化的冷棚并无偿“共享”给农民使用。不仅如此,王明芳还探索出了一套提质增效、错峰销售的创新思路,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实行分户种植、统一做棒、统一种植、统一销售,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产品价格,还帮助种植户降低了风险。

  杉松村妇联主席付长琴告诉记者,杉松村上堡屯有110多户,其中51户为合作社的种植户,其余农户大多在合作社打工,整个屯都在围绕香菇产业转,家家户户没有闲人,整个村都成了香菇加工厂。

  2018年,在抚顺市妇联的积极推动下,王明芳的合作社又申请到了“惠农贷”300万元,建起了15栋自动调节温度的暖棚,这笔贷款不仅解了合作社发展的燃眉之急,更增加了农户的香菇种植量,当年香菇基地产值15000万元,利润达到了300万元。如今,合作社的香菇不仅在国内供不应求,还远销韩国、新西兰等国。

  “信贷+保险”给姐妹们吃下了“定心丸”

  相比玉米,香菇是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每0.06公顷土地上,菌棒需投入资金3万元左右。起初很多农户家庭拿不出这个钱,王明芳主动帮他们想办法筹资金。2016年,她用自己的资产和合作社为村里的妇女们做抵押贷款,同时合作社购买银行贷款担保金保险,如果农户还不起银行贷款,合作社是第二还款人,以此降低农户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正是这种“信贷+保险”的贷款模式,让没有资金又想种植香菇脱贫致富的姐妹有了“主心骨”,有了合作社做支撑,妇女们吃下了“定心丸”。

  虽然有信用社做担保,但贫困户只能申请3万-5万元贷款,想种植香菇,启动资金还是远远不够。“*年除了贷款,我自己给村民们垫付了240多万元。”王明芳告诉记者,农民短缺的资金,她全部先期垫付,风险全由自己承担。随着信用社的信誉逐年提升,村民们的信用额度也逐年增加到了8万元。三年间,在王明芳的“保驾护航”下,2018年杉松村人均收入达6000元以上,种植基地所在的下堡屯2018年人均收入更是达到了1.2万元。不仅合作社种植户增收致富,杉松村及周边村1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王明芳的带动下,通过土地入股年底分红、有经营能力参与经营、有劳动能力在基地打工等形式,帮助人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全部脱贫。

  种植香菇3年来,53岁的孔婷深有感触。她说,三年间,自己共收入10多万元,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现在生活特别有奔头,去年家里还添置了小轿车和摩托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文明

  产业的发展带动的不仅仅是收入的提高,乡风乡俗也随着物质生活的提升得到了极大改变。“以前农闲时,小卖部里都是打麻将的,谈论家长里短,现在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哪有时间打麻将?”王明芳告诉记者,随着香菇种植规模越来越大,农民们意识到技术对香菇的产量和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基地每次请专家来做技术培训,教室里都座无虚席。种植基地还成立了农民田间学校,鼓励农民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来提升种植水平。抚顺市妇联给基地配套的书屋和图书,为妇女姐妹们提供了生产、生活、教育等方面的学习资源。去年,王明芳又在种植基地成立了“妇女之家”,鼓励姐妹们互帮互助、抱团取暖、自强自立。

  “要是没有这个基地,咱们农村妇女上哪儿能打工挣到这么多钱啊!”47岁的单亲母亲佟艳飞告诉记者,以前家里种植玉米每年收入仅有几千元,欠的10万元外债压得她喘不过气。种植香菇2年了,外债基本已还清,“这种好日子以前做梦都没想到。”

  *扶贫需要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王明芳大力发展香菇种植,通过敢为人先的创新思路,由合作社承担风险,大力扶持农户和贫困户,采取“半工半农”的模式带动村民将香菇做成产业、做成精品、做成品牌。

  “共享才能共赢。”王明芳常说,产业的发展需要父老乡亲一起发展,我必须保障农户的收益,才能让这个产业继续发展下去,作为带头人,就需要有这种担当。

  谈到未来的规划,王明芳告诉记者,她计划在邻村再发展两个香菇种植基地,通过复制杉松村的成功经验,继续带动更多贫困户和妇女脱贫致富。

蔬菜网编辑:agronetlouchaochang
蔬菜网微博

转发到:

看完上面的新闻,您觉得?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