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一根黄瓜 摘获两项大奖(图)
蔬菜网 时间:2019/1/11 来源:人民日报 阅读数:413 网友评论:2
黄瓜

在今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特别有趣的莫过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从一根百姓天天都能吃到的黄瓜中获得两项国家科技奖。
这两项科技奖分别是:
黄三文研究员领衔完成的“黄瓜基因组和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顾兴芳研究员牵头完成的“黄瓜优质多抗种质资源创制与新品种选育”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不要小看了一条普通的黄瓜,黄瓜不仅是我国五大蔬菜之一,也是重要设施蔬菜,年播种面积约1500万亩,约占世界播种面积的50%,年产值约4000亿元。它是餐桌上常见的美食,但它还是研究性别决定、果实发育及品质、维管束生物学的模式系统,具有重要的生物学研究价值。” 顾兴芳说。
黄三文团队从显微镜视角展现了一条黄瓜鲜为人知的内在基因遗传变异规律,打开了探究瓜类作物多样性和功能基因的大门,研究成果不仅给黄瓜等葫芦科作物基础生物学和分子育种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知识框架和工具平台,还推动了我国蔬菜基础生物学和植物代谢调控研究进入国际先进水平。
据介绍,该项目系统收集和评价了世界各地的3342份种质资源,涵盖了所有野生和栽培黄瓜类型。
——*发现控制黄瓜苦味物质合成的9个基因及其*调控机制,为培育高产、兼顾叶苦抗虫和果实不苦的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并培育了“蔬研”系列黄瓜品种,成功解决了华南黄瓜品种变苦而丧失商品价值的生产难题,创造了约80亿元的经济价值。
——*利用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破解了*个蔬菜作物黄瓜的基因组遗传密码,发现了导致果实变大且基本失去苦味等性状改变的基因,获得了黄瓜的根、茎、叶、花、果实、卷须等20多个不同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数据。
如果说黄三文团队是在显微镜下,从基因组学角度完成了一条黄瓜的内在探秘之旅,那么顾兴芳团队却把注意力放在了成果落地上,先后育成了8个不同生态型的新一代无苦味、有光泽、抗病毒病、黑星病等优质多抗黄瓜新品种。
其中,大棚黄瓜中农16号引领了密刺型黄瓜的高品质育种方向,成为我国黄瓜品质育种的标杆。中农26号突破了温室黄瓜综合抗病性和品质差的瓶颈,成为温室*抗病品种。露地黄瓜中农106号成为广东、云南、浙江等7省份的主栽品种,实现了南菜北运黄瓜主栽品种的更新换代……
截至2017年,优质多抗黄瓜新品种已在全国累计推广1187.9万亩,近3年推广了493.52万亩,减少农药使用量20%以上,新增直接经济效益91.61亿元。
相关新闻
- 横扫水果黄瓜引领高品质口感型水果黄瓜新潮流!
- 菜农积极自救见成效:黄瓜品相好 *采摘200斤...
- 研究揭示南瓜和黄瓜耐盐性差异的分子机制(图)
- 江山代有“良品”出丨挖掘品牌黄瓜背后的模式...
- AI种完黄瓜种番茄 腾讯联办国际智慧温室种植大赛
- 河南周口:黄瓜带富梅桥村
新闻关键字: 黄瓜
-
- 好
-
-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