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洋葱 节瓜 菜豆 白菜 甘蓝
热门新闻:

您目前所在位置:蔬菜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列表 >  河南唐河“网红”红薯产业强势突围

河南唐河“网红”红薯产业强势突围

蔬菜网  时间:2018/12/20  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阅读数:485   网友评论:2

  这几天,正值“唐河红薯”销售季节,家住河南省唐河县城郊乡王庄村的李书强喜忧参半。

  “今年红薯销售太火爆了,双11的订单从当下持续到年尾,我们日夜赶单,刷出唐河红薯的市场存在感。就鲜薯一项,今年合作社供应1000多万斤不成问题。”李书强有点“头疼”地说。

  李书强是河南省唐河县书强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红薯产业协会副会长,他的合作社种植无公害红薯800多亩,带动种植3000余亩,有800平方米储存库两个,小型窖20余个,年储存量150万余斤。

  线上销售,线下数钱。这是唐河农民红薯销售的新体验。

  链条转动薯生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召唤下,唐河红薯产业开始纳入唐河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实现了从不好卖到卖得好的销售升级,持续完善的产业体系开始异军突起。

  品种改一改,效益翻一番。如今,唐河县因势利导,重新对红薯产业发展进行调整、定位,积极与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合作,引进红薯新品种、新技术,引导红薯产业的发展,全县引进苏薯8号、商薯19、龙薯9号、普薯32、洛薯13、烟薯25、浙薯13、广薯87等脱毒红薯和红薯新品种10余个,红薯种植面积恢复到30万亩左右,50万斤以上保鲜窖达150余座,贮藏能力达到1.5亿斤,产值达5亿元左右,实现品种嫁接、效益翻番。

  生产基地化,有机标准化。唐河县在2017年“唐河红薯”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基础上,制定了“唐河红薯”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采取政府引导,行业自律,职能部门检查督导的方法,规范、推广红薯“三品一标”生产,实现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品牌和建立红薯产品质量档案和追溯体系,打响唐河红薯有机农产品品牌。目前已建立红薯千亩示范基地4个,百亩示范基地30个,规范化育苗基地20个。这些示范基地的建立带动了整个红薯产业的发展。

  科技当家,产业开花。唐河县与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中心、河南省农科院等国字号、省字号的科研院所联系,聘请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马代夫、谢逸萍等知名红薯专家为技术顾问,指导唐河红薯产业发展,并与国家甘薯研究中心联合成立国家甘薯研究中心唐河试验站,为唐河红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政策强保障,服务到心上。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县里拨出500万元专项资金对红薯产业发展进行扶持:引进红薯新品种、脱毒红薯试管苗;新建224平方米脱毒组培室,进行红薯脱毒组织培养;建立红薯新品种、脱毒红薯种苗及种薯繁育基地;对设施大棚育苗基地在100亩以上原种苗繁育基地进行补贴;对新建50万斤以上的红薯保鲜窖进行*性补贴;对连片种植在200亩、500亩、1000亩、2000亩以上的规范化生产基地进行补贴;对聘请的红薯专家进行工作、生活补助。

  协会打头阵,聚力促发展。为进一步规范“唐河红薯”生产、销售、加工等行为,实现行业自律、形成合力、互利互惠、稳步发展的局面,该县由县农业局牵头,9个红薯生产专业合作社倡议,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成立唐河红薯产业协会。目前协会已发展会员单位、会员210余个,形成了“组团作战、抱团入市”的联动效应。

蔬菜网编辑:agronetlishiyu
蔬菜网微博

转发到:

看完上面的新闻,您觉得?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