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 如何防治
蔬菜网 时间:2018/10/14 来源:山西农民报 阅读数:383
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在个别棚室出现,此病蔓延快,毁灭性强,如果防治不及时会造成绝产。近期番茄价格比往年同期高,在此提醒菜农要随时注意,及时防治,以免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发生症状:
植株上部萎蔫,从下部茎先发病,初时病茎表面生褐色至黑褐色病斑,病部扩展,纵剖病茎可见髓部变黑褐色。湿度大时可见茎的伤口或不定根处有黄褐色菌脓溢出,有臭味。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病原为皱纹假单胞菌,属细菌。
发病原因:
1.高湿:湿度大时在番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细菌细胞生长在这一水膜中。因此,空气湿度对细菌的代谢活动有明显的影响。湿度低、空气干燥,气生菌丝易失水萎蔫,不利于甚至可能终止细菌代谢活动,空气湿度较大则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2.夜温低:病原菌在4℃时繁殖速度*快,42℃就会停止生长,超过70℃数秒即可被杀死。因此,夜间的低温是细菌繁殖的有利条件。
3.偏施高氮肥:氮素施用过多,植物体内的氮素与大量碳水化合物反应,形成蛋白质,剩下少量的碳水化合物用做构成细胞壁,从而使细胞壁变薄,植株抗病性减弱,叶片、茎秆等组织柔软多汁,细菌易从这些地方侵入,导致病害发生严重。
4.机械损伤:移栽时由于突击栽植或雇工栽植,人员参差不齐,栽植的深浅和封土时用力大小不一,容易使茎秆表皮层受伤,细菌从伤口处侵入,引发髓部坏死。一般在苗期植株长相上看不出症状,经常在*个坐果完成到成熟的绿果期发病。二是打老叶造成了茎秆上的伤口,即叶柄和茎秆的结合部,从外表看伤口已经愈合,实际上伤口因为流胶或结露,不断滋生的细菌已经侵入到了髓腔,继而腐烂中空、黑色坏死,*后才表现出细菌性髓部坏死的典型症状。
防治方法:
1.高畦覆地膜栽培。
2.施足粪肥,增施磷、钾肥及生物肥,勿偏施、过施氮肥,保持植株生长健壮。
3.经常注意放风和采用膜下滴灌,避免高湿条件出现。
4.移栽时轻拿轻放秧苗,培土时不要用力过大,避免对秧苗茎秆挤压造成伤口,移栽后用金利来或铜高尚或喹啉铜或噻菌铜等喷*茎基部。
5.打老叶时,要适当留一段叶柄,整个大棚打老叶结束后,立即喷施*药剂预防。
6.前期喷洒77%可杀得叁仟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7.后期田间出现发病中心株时,晴天全株喷雾,重点喷于病茎部,7-10天*,连用3-4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相关新闻
-
- 好
-
-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