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洋葱 节瓜 菜豆 白菜 甘蓝
热门新闻:

您目前所在位置:蔬菜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列表 >  毛木耳如何能变身致富金疙瘩?(图)

毛木耳如何能变身致富金疙瘩?(图)

蔬菜网  时间:2018/8/13  来源:齐鲁网  阅读数:432   

毛木耳

  盛夏时节,烈日炎炎,在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王庙镇昌健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内,年近六旬的理事长马汉友正在合作社加盟农户的大棚里查看毛木耳长势。“目前长出来的毛木耳已经是今年这一个菌包长出来的第四茬了,品质仍然可以保证。”马汉友说,从5月份到8月份,自己这一个菌包能长出6、7茬毛木耳,整个合作社能收获200多万斤毛木耳。“都供给福建、浙江这些南方省份,纯利润能达到1500万以上。”马汉友笑着说。

  别看马汉友现在笑的甜,回想起十几年前创业之初的艰辛,他也是感慨万千。“2002年那时候做生意赔了几百万,为了挣钱还债,跟着别人学种毛木耳。”马汉友说,当时自己找人借了2400块钱,在自己家里种了5400袋毛木耳,当年就盈利了4100块钱。“我们村当初都种水稻、大蒜,种毛木耳的就我一家,后来周边村民见我种毛木耳效益很好,就都跟着我种了。”

  带着村民种了几年毛木耳后,马汉友的产业发展遇到了瓶颈。“咱鱼台县传统毛木耳种植是以家庭为单位,市场分散,没有形成产业规模,质量难保证,自然也就卖不出好价钱。”如何更好的种植毛木耳,更好的带领村民致富,这成为摆在马汉友面前的一道难题。“2008年,我去福建漳州一个食用菌生产基地考察,那里的老板给我说,毛木耳种植要规模化、上档次,才能有出路。”这番话犹如醍醐灌顶一般,让马汉友明白了今后的发展路子,只有“抱团取暖”,把以前单独种植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搞规模化种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才能在食用菌种植这条路上走的更远。

  2009年,马汉友和其他4家食用菌种植户联合成立了鱼台昌健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走上了毛木耳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的路子。“2014年,我们合作社建立了*条毛木耳装袋自动生产线,年产菌袋就达到200万袋。2015年,建成了第二条生产线,菌袋数量也翻了一番。”马汉友说,2016年投资1200余万元的食用菌菌种繁育中心成为了鲁西南*的食用菌菌种繁育基地,每年生产培养的毛木耳、黑木耳、平菇等菌种500余万袋。

  “在生产种植中,我们合作社坚持五个统一原则,暨“统一购进原材料、统一生产菌包、统一接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销售”,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老百姓的效益。”马汉友表示,合作社成立后无偿提供种植技术,将种植户的风险降为零,并帮助种植户协调贷款解决资金,使毛木耳种植的专业化水平更高,也提高了与市场的结合程度。马汉友算了一笔账,一个大棚大约占地1亩,种植毛木耳的话,一年纯收入可达4万,比以往单纯种植水稻、大蒜等作物收入能翻一番。

  合作社的运行,不光为种植户们解决了后顾之忧,还为附近村里村民打工提供了一个好去处。马汉友说,毛木耳种植采摘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工作强度适中,老少皆宜。“采摘季干*就是60块钱,80多岁的老人冬季整理废袋子,也能挣20-30块钱。去年冬天光发工资我们合作社就发了400多万。”马汉友介绍,目前合作社解决了附近1000余名农民的就业问题,不少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的村民也来此打工。“2016年我们还与41户贫困户签订了脱贫协议,去年,这批贫困户也已经全部脱贫。”

  现如今,马汉友的毛木耳合作社已将附近8、9个村82户食用菌种植户纳入了进来,整个合作社占地500余亩,有350个大棚,一年的菌袋销售量就能达到1500万袋。“今年我们合作社将充分利用我们鱼台当地的资源优势,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变废为宝,计划投资200万建成一处废菌渣回收生产基地,彻底根除废菌渣对环境的污染。”马汉友表示,下一步合作社将立足产业废弃物和加工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构建生态保护与效益并举,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新体系。

蔬菜网编辑:agronetwyw
蔬菜网微博

转发到:

看完上面的新闻,您觉得?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