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洋葱 节瓜 菜豆 白菜 甘蓝
热门新闻:

您目前所在位置:蔬菜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列表 >  甘肃红古区:西瓜田里话丰年

甘肃红古区:西瓜田里话丰年

蔬菜网  时间:2018/8/8  来源:甘肃经济网  阅读数:441   

  西瓜地里西瓜香,西瓜丰收采摘忙。浓浓夏日,烈日炎炎,正是吃西瓜的好时节。连日来,来自甘肃省内外的客商络绎不绝地来到兰州市红区米家台收瓜,一车车“米家台”品牌的西瓜走向了甘肃、青海等各地。

  西瓜丰收销路不愁瓜农笑

  仲夏的米家台天高云淡,微风习习。放眼望去,沐着阳光的西瓜如金疙瘩一样横卧在碎石地里,采摘工们站成一排,用接力的方式将采摘下来的西瓜传递到地头的收瓜车上,田野间到处都是一派繁忙景象,人群中不时传出的欢笑声伴随着丰收的喜悦在田间激荡。

  “这里的旱砂西瓜味甜,汁多,口感好,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这次已经是第二次到这里来收了,今天拉了3吨。” 来自青海循化的客商李先生一边忙着拉运西瓜,一边对记者说。

  56岁的张成才是这块西瓜地的主人,他显得格外忙碌,一会儿他和摘瓜工们一起采摘西瓜,一会儿又操心着称重、装车。趁着忙碌的间隙,张成才和记者一起蹲在地头,“侃”起了他的旱砂瓜。

  “我们是3月份栽种了34亩西瓜,现在一大半已经卖出去了,亩均产量7000斤左右,收购价格每斤0.5-1元之间,收益预计能达到十五六万。”据张成才介绍,去年他在米家台栽种了100多亩的苹果树和梨树,因为果树近三年内还都不能挂果,所以就又套种了西瓜、郁金香、向日葵等农作物。尽管额头上挂满汗珠,但满脸的笑意掩饰不了张成才收获的快乐。

  帮扶单位真“帮”真“扶”解难题

  谈到种西瓜,张成才可是个地道的“土专家”,年轻的时候他就在红古区马家台种西瓜,由他种植的马家台西瓜曾获中国第四届艺术节金奖、甘肃西瓜博览会金奖等重量级荣誉。

  2016年,在承包了米家台的荒地之后,他又在这里开辟了自己的“新战场”。

  满怀着收获的憧憬,*批“米家台”牌西瓜在去年秋天喜获丰收。让老张没想到的是也许真是应了“万事开头难”那句话。由于米家台以前没有种植西瓜的历史,西瓜品牌效应基本为零,而西瓜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只认“老牌子”, 导致40多万斤的大西瓜无人问津,严重滞销。多年的“土专家”遇到了在之前根本就算不上问题的问题。

  “当时我拉着西瓜去海石湾蹲了三天,结果连饭钱都没卖出来。”望着满地卖不出去的西瓜,张成才心急如焚、一筹莫展,一年来的辛勤耕耘眼看就要泡汤了。

  “关键时刻,是我们村的帮扶单位——红古区检察院的干部们给我帮了大忙。”张成才满怀感激地回忆说,在了解到他的西瓜滞销以后,检察院的干部们先是自己买 ,你要10个,他要20个,然后干部们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发卖西瓜的消息,再就是利用各种渠道介绍熟悉的人前来购买。渐渐地生意有了起色,田间地头来收瓜的车也多了起来,*终40多万斤的西瓜被销售一空,老张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感谢检察院的好干部!要不是他们,我家的西瓜就要烂在地里了,他们为我们老百姓做了实事、好事,我真是一辈子都忘不了! ”张成才说,以后有了检察院帮扶干部的关心,不管干什么心里就有底了,没啥担心的了。

  “致富能人”引导村民抱团致富

  这几年,依托农业种植,张成才和当地群众不但把飘香的瓜果送进了大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民也在张成才的带领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在红古区检察院的帮助下,村民联合成立了农村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了50多个就业岗位,目前人均收入达到18000多元,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大家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近几年通过发展旱砂农业,小伙子们没空坐在桌上打牌打麻将了,妇女们没空在门口巷道扯闲话了。大家都在发展特色产业种植中你追我赶,在希望的田野里耕耘和收获着自己的未来,沉浸在靠双手赚钱致富的甜头中。

  “我们从种瓜开始,一直就没闲过,工资按月发放,我是长期工,每天100元。算一算,每月能有3000元的收入,我很开心,也很满意!” 红古区红古镇旋子村村民张英福说。

  站在收获的田野上,张成才信心满满。他说,今后他将以西瓜基地为基础,打造农家乐采摘、农事体验项目,发展生态休闲农业,那时将带来更多收益,带领周围更多的农民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蔬菜网编辑:agronetlouchaochang
蔬菜网微博

转发到:

看完上面的新闻,您觉得?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