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智慧水务解农业灌溉之“渴”
蔬菜网 时间:2018/7/23 来源:重庆日报 阅读数:409 网友评论:1
近日,荣昌区广顺街道工农社区九社,一片260亩的花椒田刚采收完毕。
业主游小军在基地经过一番观察后,顺手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打开一款智慧水务APP,简单的几下操作后,只见田里的几百个喷水器同时溅出水花,对部分花椒树进行灌溉。
“这个高效节水灌溉控制系统太好用了,自从去年装了这个系统后,我家花椒的亩产量从300多斤提高到700多斤,增加了一倍!”游小军说,夏季来临,正值花椒树灌溉需求*的时节。而去年这个时候,他还在为找不到人来务工而发愁。
以前,在花椒种植上,*让游小军头疼的就是灌溉问题。“灌溉水源来自山下的一座山坪塘,需用管道将水抽上山,再接上水管,人工进行浇灌。但是招人难不说,效率还低。”游小军介绍,每每夏季灌溉需求量*的时候,几乎没人愿意顶着烈日到基地务工,好不容易招来的工人,也只在上午进行劳作,且不能保证每天都能到岗,“要给所有花椒树都浇一遍水,*下来要用2个月时间。”无法及时为花椒树补充水分造成的后果就是,植物出现裂皮现象,产出的花椒果型小,且麻味、香味不够,产量也很低。
跟游小军有同样困扰的农业从业者,在荣昌区还有许多。“我们水务局经常接到农民们类似的反馈。”该区水务局水利科工作人员杨轶说,针对此种情况,并结合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相关工作,该区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建成了中小型灌区量水站网和高效节水灌溉控制两套互联互通灌溉信息系统。
游小军使用的就是高效节水灌溉控制系统。这套系统由政府建立,并由政府和企业分别出资80%、20%,为农户铺设灌溉管道、喷水器等设施。农户每年只需向企业偿还部分设施资金,直至全部偿还完毕。
游小军给重庆日报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往,他每年仅用于灌溉的人工费就要支出1万多元,加上人工施肥、电费等,总支出约4万元左右。“现在用了这套系统,再也不用为人工发愁,浇水、施肥我一个人就能搞定。通过水肥一体浇灌,肥料的利用率也提升了一倍多。”游小军说,今年他家花椒产量翻了番,增收30多万元,“除去需要偿还的5万元设施资金,我还是赚了!”
此外,为推动农业节水,荣昌区还建成了中小型灌区量水站网,通过宏观调控,根据每个农业项目的实际种植面积、农作物用水需求等,对其每年的用水进行预设。杨轶介绍,该预设基于合理范围,若超过预设量,则按照阶梯水价进行收费。
如今,这两套信息化系统已在该区清江、清流、铜鼓、昌州、昌元等16个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镇街逐步推广使用。“就高效节水灌溉控制系统来说,农户反映都还不错,前来申请使用该系统的人也越来越多。”杨轶说,目前高效节水灌溉控制系统在荣昌区的利用面积已达到2.5万亩,今年预计还将增加1.3万亩。
-
- 好
-
-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