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米产业链金融创新模式终落地
蔬菜网 时间:2018/7/18 来源:投资家 阅读数:432 网友评论:2
近期一米信息联合黑龙江龙江银行、一米粮贸*尝试“保险+信贷+粮贸(期货)”创新模式成功落地,为黑龙江嫩江县8个合作社的5万亩玉米提供了3731万元的收入保险,提供基于收入保险保单增信的300万元专项贷款,签署了基于300万元贷款的保价卖粮合同。
在国家取消玉米托底收购和规模化种植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经营风险由原来单一的天气自然风险转变为资金短缺、价格波动、天气和卖粮等多重风险。一米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米信息”)一直致力于为国内规模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保险+信贷+粮贸(期货)”的综合金融服务,截止目前已经为270万亩土地提供了15亿元的风险保障服务。
“这两年种苞米不怕价格跌,也不怕减产量,有了收入保险和价格保险,这两个风险都有了保障,但今年地租和农资成本涨的太快,想多包一些地,手上钱不够”。刘东升跟一米信息说。刘东升是黑龙江省嫩江县东升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当地的种植能手和致富引领人,今年除了自己家种的600亩地,还承包了1.3万亩地。
在该创新模式中,玉米种植大户及种植合作社只需在保险公司购买一份收入保险并将保险的理赔收益权转让给龙江银行,龙江银行就可以按保额的比例给种植大户及种植合作社授信。未来如果保险发生理赔,理赔款将优先偿还龙江银行的贷款资金。
与此同时,种植大户及种植合作社基于放贷的额度与一米粮贸签订粮食保价卖粮合同,合同约定卖粮信息的同时,还可以自主选择合适的价格交粮。农户交粮后,一米粮贸不直接给农户结粮款,而是把粮款支付给农户在龙江银行开立的还款账户,直接还款。从而解决农户还款意愿的问题,形成了以收入保险为增信手段的“保险+信贷+粮贸(期货)”的风险闭环。
一米信息联合创始人邹媚丽说:“中国地理、气候、土壤、作物等复杂丰富,不同区域农业发展阶段差异较大,不管是学习美国农场模式还是以色列*农业,都要考虑地域特点,适度规模化、不同地区用不同的模式才符合中国农情需求。这也决定了,不同经营模式要配套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中国农业特别是种植业金融服务一直比较落后,未来农业保险发展方向一定是收入保险取代目前低保障的产量保险;在缺口很大的农业贷款方面,通过保险保单、销售合同及发票、资金流监管等方面逐步形成新的信贷评估和风控手段,取代目前几户联保、各类固定资产抵押等模式;而在卖粮环节,引入期货期权工具,帮助管理虚拟或实际库存、管理价格风险、锁定利润更是规模化种植发展的必然趋势。
尽管“保险+信贷+粮贸(期货)”这种模式在农业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成熟,但把这些理念、模式和产品引入到中国正处洗牌深水区的玉米产业链,还需要得到规模化农户、各金融机构、产业链上下游及当地政府的普遍认同和接受,当然,我们作为这个领域的先行者和标准制定者,为此一直在努力,帮助农户投入更少,收获更多是我们的目标和理想。”
相关新闻
- 朝阳市建平县黑水镇种植大户玉米亩产创今年辽...
- 北京市3种玉米入选“荣誉殿堂”
- 高淀粉玉米为啥成“新宠”
- 专家齐聚共商甘肃玉米产业大计
- 京郊头茬鲜食玉米抢早上市
- 河北省将重点建设4个鲜食玉米主产区(图)
新闻关键字: 玉米
-
- 好
-
-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