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呈断崖式下跌 四川雁江西瓜滞销盼收购
蔬菜网 时间:2018/7/3 来源:资阳日报 阅读数:579
时值夏日,暑热难耐,西瓜成了大家消暑的不二选择。然而,本该是西瓜的销售旺季,雁城多地的瓜农却心急如焚,地里卖不出去的西瓜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
尽管西瓜收购价已从去年的每斤近1元降到今年的每斤3毛多,不少农户家仍然出现滞销情况,甚至有西瓜成熟无人收购,熟过的西瓜烂在地里的现象。
西瓜滞销
瓜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镜头一:
6月22日下午,位于迎接镇浸水村的代办点,几辆大货车停放有序,十几名瓜农正驾驶着电动三轮车排队等候,将三轮车上装满的西瓜卸下称重,并装载到大货车上。
天气炎热,瓜农们干的大汗淋漓,却干劲十足,脸上也总有藏不住的笑容。“今天好不容易天晴了,有老板来收西瓜,虽然价格不高,但总比西瓜烂到地里好。”迎接镇化龙村村民李成清说,今年来收购的人少,难得今天天气晴朗有商贩来此收购,虽然价格并不理想,却总比西瓜卖不出去强。
李成清表示,去年这个时候,他一点都不用担心西瓜的销路,而且价格也能卖到每斤1元左右,一亩地的西瓜除去成本也能赚个一千多接近两千元。然而,今年不仅产量不丰,价格也只卖到每斤0.37元左右,更有甚者,西瓜成熟也无人收购,导致西瓜因为熟过头烂在地里,除去成本,一亩地几乎没有利润,甚至有可能亏损。
镜头二:
6月26日上午,走进祥符镇排桶村,在一块近100亩地瓜地里,近20位村民正快速有序的将一个个硕大的西瓜采摘、装车,很快,当天采摘的西瓜便会被运往贵阳、重庆等地。
“昨天才刚刚拖了2个大车加2个小车走,差不多有5万斤左右。”排桶村村民余华全说,这近百亩的瓜地是他去年向村里的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承包的,在承包前,他就联系好了销路。此外,他的瓜地里施了大量的有机肥,地里排水沟也打通了,因为基础条件打造的好,他的瓜比起别人的瓜更甜、更大,便是这样,每斤也只能卖到0.45元,较之去年的1.2-1.3元相去甚远。
据余华全介绍,他本人是经纪人,销售渠道稳定,所以不会出现西瓜成熟无法销售出去的情况,就算这样,他家近百亩瓜地除去种子、肥料、人工等,一亩地也就收入几百元,更何况那些散户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
镜头三:
“妹妹,买个西瓜哇,又脆又甜,好吃得很!”6月27日下午,记者途径106省道宝台镇富凉村8组路段时,公路边多名农户正在向过往的车辆售卖西瓜。
“商贩上门收购一斤才2毛5,还要挑*的。”富凉村12组村民王前勋叹道,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多多少少种了点西瓜,依照今年的收购价,他们每亩瓜地本钱大概五六百,产量接近3000斤,不算人工也没有什么利润,算上人工的话,甚至有一些亏损。
为了减少一部分损失,王前勋和部分村民每天早上7点便来到这里向过往的车辆卖瓜,每斤6毛、7毛不等,一直待到晚上8点多才回家,每天收入30元左右,能减少一些损失。
西瓜滞销
多种原因引人深思
“今年子雨水太多了,下雨就没得啥子人吃瓜。”迎接镇天元村2组村民邹长春说,他已经种了10来年西瓜了,但像今年这样的情况也鲜少碰到。入夏以来,雨水断断续续,西瓜不是患上炭蛆病,就是熟了卖不出去,*后只能烂在地里。
另一边,天元村12组村民谢树根对于今年的西瓜市场也十分忧心。“雨水多,产量不高,西瓜也长得不大。”谢树根表示,西瓜亩产量从去年的近4000斤降到了今年的2000多斤,但由于跟风种植的人多了,全市总产量反而提升,加上雨水的影响,导致今年十几亩地几乎只能保本。
富凉村王前勋则说,本地瓜本来总产量就有所提高,再加上本地土质和气候的原因,虽然本地瓜口感很好,但是色泽、瓜形等方面稍有不足,外地瓜对本地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所以本地西瓜价格才会大幅度下降。
如何解决
瓜农盼商贩收购
眼看着地里的西瓜*天成熟的越来越多,销售旺季到来,瓜农们却无计可施。“希望能有更多商贩来我们这里拖西瓜,不然烂到地里面好焦人哦。”李成清说道。
据祥符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黄兵介绍,镇上西瓜的种植面积从去年的8000亩左右提升到了今年的10000余亩,总产值1500万元左右。西瓜价格太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雨水过多,总产量增大,导致供大于求。而且,由于散户过多,大家种植的品种不一,导致上市时间不一,不好统一对外销售。
黄兵表示,前期利用西瓜节打开知名度,现在主要是想通过经纪人带动散户的办法,来进一步打开销路。同时,利用镇政府注册的川雁品牌,将镇上的西瓜贴上川雁牌,打造特色品牌,让更多的商贩主动上门求购。
“我们也在想办法,初步定的是利用之后的啤酒节等活动设置西瓜展示台,帮助村民打开销路。”谈到该如何帮助村民销售西瓜,祥符镇团碑村*书记唐建军如是说。他表示,村上会利用活动中的农产品展台,进来帮助村里的困难群众尽快将西瓜推广出去,同时将西瓜贴上川雁牌,将西瓜引向品牌化发展。
-
- 好
-
-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