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洋葱 节瓜 菜豆 白菜 甘蓝
热门新闻:

您目前所在位置:蔬菜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列表 >  紧握农业命脉 扛起“中国种业”这面大旗

紧握农业命脉 扛起“中国种业”这面大旗

蔬菜网  时间:2018/5/23  来源:新农村商报  阅读数:666   网友评论:1

  种子一直是农业的命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种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众所周知,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国近年来在种业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近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在介绍中国种业发展时表示,当前中国种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中国主要用自己的种子

  在发布会上,余新荣表示,下一步要始终确保中国人主要用“中国种”。

  余欣荣坦言,当前中国种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体现在“四个显着”。首先是种业安全保障能力显着增强。在蔬菜生产上,自主选育品种的市场份额达到87%以上。其次,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显着提升。三是企业竞争力显着提高。种子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不断强化,个头更大了、实力更强了。四是种业发展环境显着改善。随着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劣种子”问题基本解决,“假种子”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种子是农业生产*基本、*主要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资料中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部分,是各项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资料发挥作用的载体,特别是市场化后种子已成为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特殊商品。从某种意义上讲,农业的增产、增收,种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种子安全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而粮食种子是不是“中国种”更是对粮食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农业农村部这次发布会就如同给国民吃了定心丸,也让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更加放心。

  “洋种子”黯然失色

  在以前,国外进口种子由于其高产、抗病、果实质量好销售火爆,不少农民在选择时都会选择“洋种子”。但是随着国产种子技术的提升,与“洋种子”的差距也越来越小,不少农民开始购买“国货”。

  据了解,作为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我国常年用种量为300亿公斤,价值达500亿元。然而,自2000年国内种子市场对外资全面开放,国外各大种业公司纷纷进入我国市场,并凭借更为先进的技术占有较大市场份额。针对这一现象,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自主选育能力,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蔬菜曾是“洋种子”入侵*为严重的领域之一。如今,随着国内研发能力的增强,这一现象也有所好转。“过去,辣椒、包菜、大白菜这些常见菜用的都是洋种子。”江西农望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新根说,随着我国育种水平不断提高,当前国产替代现象越发明显,“比如我们公司已和全国800多家种子经销商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公司自主研发的辣椒和豇豆种子深得他们喜爱”。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曾经介绍,近年来,我国种业创新能力大幅提高,蔬菜自主选育的品种也占到87%。

  差距犹存不能放松

  “成绩很显著,但是依然不能放松。”这是分析师赵博与记者见面后的*句话。

  赵博表示,虽然国产种研发能力逐步增强,市场占有率也稳步提升,然而在部分品种尤其是蔬菜品种上,国产种和“洋种子”依然存在一定差距。

  的确,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一些国产种子不敌“洋种子”,主要原因还在于国内种业研发机构和企业规模较小,研发投入不足。采访中,一位曾在国外种子企业工作过的科研人员谈到,国外种业巨头已形成分工协同的完整研发体系,形成了专业化的“流水线研发”,而国内种子研发多数还停留在“工匠时代”,仅依靠少数育种家,且研发各环节割裂,“部分育种项目就是为了完成任务,与市场脱节,具有推广价值的突破性品种少。”

  针对当前国内外种业发展的差距,国家应通过多方面政府扶持和引导以提升我国种业的自主选育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首先,加强对基础性公益性育种研究的支持力度;其次,提升企业育种创新能力;再者,规范种业市场打造知名品牌;*后,强化国内外种业交流合作。

  “种铸基石”,在我国不断增强资源约束的环境下,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种子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足,不被国外种企取代和淘汰,就必须增强企业自身的实力,提高竞争力。这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同时还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只有坚持国际化接轨、市场化竞争、集团化发展、科技化提升、法制化监管的发展思路,才能将中国种子企业做大做强,振兴民族种业。

蔬菜网编辑:agronethfq
蔬菜网微博

转发到:

看完上面的新闻,您觉得?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