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蔬果私人订制方兴未艾
蔬菜网 时间:2018/4/19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阅读数:552 网友评论:1
近年来,随着全省各地采摘园区数量的增加、采摘水果和蔬菜种类的增多,该去哪里采摘?采摘的果蔬安全吗?成了人们新的关注焦点。于是,生态蔬果私人订制进入人们的视野。
私人订制引领时尚
“装两斤油麦菜、三斤生菜、一小捆豆角、六个黄瓜、两个西葫芦。”配送员李师傅一边忙着填写发货单,一边吩咐技术员装货。李师傅告诉记者,这一箱“憨力好菜”是发给北京客户的。
近日,记者走进白银市白银区强湾乡川口村晟元农业科技示范园,看到的是一派忙碌场景。
“憨力好菜”是晟元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品牌,也是时下流行的“私人订制”蔬菜——客户按自己的需求*性缴纳一年费用,然后园区循环给客户发货,一周发*,*的量刚好够吃一周。配发的蔬菜种类根据季节、营养成分搭配均匀,保证客户吃得安全、营养。
配送员李师傅一边忙手里的活一边告诉记者,“憨力好菜”深受孕妈妈喜欢,主要是因为安全、放心。现在市场上卖的蔬菜基本上三五天就烂了,因为这些蔬菜成长的速度过快,生物的特性没有长成,叶子也是几天就长成了。而我们配送的蔬菜是水量是慢慢跟足的,所以植物纤维长得非常好,叶子菜扔在地下十天半个月没任何问题。目前,“憨力好菜”大部分订制菜都是发往北京、兰州的。这个季节配送的蔬菜以油麦菜、豆角、生菜、辣椒等茄果类和叶子菜为主。
据晟元农业科技示范园总经理周芮竹介绍,该园区是白银市招商引资过来的项目,这块土地之前被撂荒了好多年,通过改造,2017年开始种植保健蔬菜和各类有机蔬菜。目前园区占地130亩,有私人订制客户638户,配送的品种有枸杞辣椒、枸杞番茄、豆角、西葫芦、莲花菜等几十种蔬菜。去年,园区实现年产值达2000万元。
高消费下的新理念
记者联系到了“憨力好菜”的北京老客户刘老师,她说:“之所以选择在甘肃订制蔬菜,主要是图个放心,这里的菜没有农药、没有化肥、没有激素。尤其喜欢这里的枸杞辣椒,以前全家人都不吃辣椒,无意中吃到枸杞辣椒后越吃越爱吃,而且枸杞系列蔬果有保健作用,孩子吃了枸杞辣椒后脸上的青春痘不再长了。虽然一年的订制价格是13800元,但和北京同类蔬菜比不算高。”
“私人订制”果蔬的特点是价格贵、品质高。据介绍,园区的蔬菜都是传统方法种植的,没有任何添加剂、农药、化肥,属于零污染菜系,每一个大棚都有监控,客户可随时跟踪。零化肥主要体现在,蔬菜种植的时候,当地农民都是在农业技术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下进行,使用的也是当地的农家肥,每种菜都能经得住各种化验。
晟元农业科技示范园牛主任认为,传统的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是市场难以预测,经常会发生增产不增收的情况。传统的订单式农业,解决的也仅是以大众需求为主的问题,个性化的小众需求无法满足。而“私人订制”式的生产,正好解决了这些问题,所以大有前途。
“只要抓住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这个需求点,发展生态农业是很有前途的,也是大趋势。接下来我们将不断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链条,实现循环农业的闭合式发展,打造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现代农业平台。”周芮竹对未来充满信心。
私人订制何时大众化
和晟元农业科技示范园的订单蔬菜不同的是,这几天,皋兰县小农人农业园的种植户张宗程却犯起了愁。他愁的不是没有游客来采摘,而是自己种植的果蔬不够游客采摘。
张宗程说,清明小长假*天,几个大棚刚成熟的番茄就被游客“一扫而光”,另外几个大棚的番茄看着红了,但味道还不足,不能采摘。尽管许多游客嚷着没成熟他们不在乎,但他自己不愿意给客人没长成熟的果品,那样不仅会砸自己的牌子,也可能给园区造成不良后果。所以,他只能在微信上宣布休园四天。
作为国内*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的高才生张宗程,对私人订制有不同的看法。他说,私人订制属于高端消费,和采摘经济还有所不同,因为普通消费者只在乎眼见为实的体验。国内生鲜配送虽然起步较晚,但对一些具有较好经济条件、对食品安全追求较高的市民来说,还是很有市场的。可即便如此,对于更多的从业者来说,这个市场目前尚处于“看上去很美”阶段。
张宗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私人订制面临的*问题是成本问题,如果发展散户宅配,送货点分散,物流成本将随之大幅攀升,加上汽油、人工、农资等价格上涨,会给发展带来不小的压力。如果集中发展会员,物流将是*的成本,同时,保鲜等成本也不会低。如今,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在,公众对蔬菜品质和安全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价格的关注。
在他看来,蔬菜产业要想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就要改变传统的种地、卖菜思维,更要重视市场的培育。而要想打消消费者的顾虑,就要让一项项绿色防控技术看得见、摸得着,譬如,通过在温室大棚里安装摄像头,实现生产过程的全程视频直播,让消费者通过网络视频能看见自己家吃的每一棵菜是如何种出来的。
此外,张宗程和不少业内人士也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感悟到,仅仅把目光盯在高端人群上是不行的。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说,他们调查发现,真正的高收入人群应酬多,很少有人每天都在家做饭吃。所以要想获得更大发展,还是要放下身段,迎合普通消费者,他们才是蔬菜消费市场的主力军。
“让‘私人订制’蔬菜价格更亲民也不是没有可能,我们正在探索散户捆绑式营销模式。”张宗程说。他们正在和某社区连锁便利店企业接洽,希望在便利店搭建平台,实现社区大宗团购。他说:“相信在不断探索的道路上,一定能找到企业利润和消费者期望值的平衡点,让安全高品质蔬菜走进千家万户。”
目前,小农人农业园已与8000多个客户建立了线上联系,线上交易使用的微信公众平台有*粉丝1200人,水果辣椒、水果番茄、QQ黄瓜、草莓等产品供不应求。
相关新闻
- 凯里市拟建万亩蔬菜基地(图)
- 聊城冯官屯:“王老三”蔬菜销京城(图)
- 新疆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窖储蔬菜保新鲜 增产...
- 哈密市巴里坤:合作社蔬菜喜获丰收(图)
- 把握时间差 阳泉禅房村冷凉蔬菜有赚头(图)
- 西北冷凉蔬菜36小时送上东南沿海食客餐桌(图)
新闻关键字: 蔬菜
-
- 好
-
-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