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渠道建设的认知悲剧谁来踩刹车
蔬菜网 时间:2018/3/9 来源:丁彦龙的博客 阅读数:540 网友评论:1
中国种业营销全面进入了新的困惑时代,营销策划不营销,渠道建设不建设,终端分销不销售的现状让种子企业的老大坐卧不安。天天嘶喊着干掉渠道的呼声也越来越弱,以前的渠道经验和套路越来越像土董,靠着喝酒划拳维护的关系越来越脆弱。渠道建设千疮百孔,缺少战略眼光,缺少战术规划,缺少有效执行,面临着重新认同和选择的十字路口,种业渠道建设的认知悲剧谁来踩刹车,成了非常现实的问题。 丁彦龙这厮认为,种业渠道建设有十个坑,离得越远越好。
*个坑:网络覆盖越广越好
渠道建设覆盖面广,决定了品种的覆盖度和幅射度,的确是好事。但种子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管控渠道,超出了企业的管理半径,不管渠道网络多么强大,都会土崩瓦解。同时,品种的适宜区域也不会随着渠道的覆盖度而加大,一旦进入了品种的红线区域,非常危险。
第二个坑:渠道越长越好
渠道长了,营销战线自然会被拉长,管理难度变大,动作模式变形,信息反馈缓慢,利润被分流。所以,种子企业要在缩短渠道上下功夫,想方设法减少渠道层级,来实现对渠道的管理和控制,使渠道和企业更加紧密的合作,一起市场圈地。
第三个坑:选好经销商就可坐享其成
很多种子企业认为只要经销商选对了,品种就一定畅通无阻,可以坐享其成等待胜利的捷报了。其实,中间商只是品种的搬运工,战术的执行者,战场上的指挥官还是种子企业自己。渠道建设不要想一营永逸,您想多了。
第四个坑:经销商实力越强大越好
种子企业可以借助有实力的经销商迅速开拓市场,打开品种局面,但我们应该清晰的知道,中间商实力越强大,条件自然也就越多,议价能力也就越强,市场的决策权都在经销商手里,种子企业缺少对推广的话语权,日子肯定不好过。
第五个坑:经销商数量越多越好
很多种子企业偏执的认为分销品种的人多,销量自然就会越多,这是典型的贪吃综合症。过多的经销商,注定会造成狼多肉少、内耗严重、效率低下、相互攻击。一个品种许了几个婆家,越多,销量越差,谁也不愿意为他人做嫁衣,就像离心离德的婚姻,注定失败。
第六个坑:政策越优惠越好
政策是拉拢经销商*的手段,但也是一把双刃剑。许多种子企业制定非常优惠的渠道政策,以为经销商就会越积极响应,立刻投入战斗,其实这只是企业一厢情愿的想法,经销商更注重企业的实力和品种的表现。盲目的优惠,只会让经销商胃口越来越大,该销多少还是销多少,没用。
第七个坑:渠道建成后至少管几年
种子企业对渠道建设的认知*恐怖的就是,一建管几年,建完不用管,一找完经销商,消失的就像马航370。营销环境在变,农民的需求在变,种植方向在变,竞争结构在变,一切都在变,你还想着管几年,太天真了。别说几年,就是铜墙铁壁的关系,瞬间都能会被瓦解。醒醒吧,种子企业!渠道建设是天天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马虎不得的事。
第八个坑:自建渠道会更好
天天想着干掉经销商,总是看到利润被中间商拿走,心疼的要死,恨不得天下的银子都要自己赚。开始自建销售网络、广设销售公司、专营店、绕过中间商,全都自己建设,直接对接农户,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毕竟种子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劝您一句,渠道的钱不好赚,那是辛苦钱,歇歇吧!
第九个坑:渠道合作只是暂时的
渠道是一种投资,种子企业不要认为只是合作关系,用就合,不用就分,像一对露水夫妻。渠道建设也需要播种才能收获,如果有短平快的想法做渠道,圈子里一定很难混下去。长期的渠道关系,可以节约防范和监督成本,区隔竞争对手渗透,值得长时间好好维护。
第十个坑:渠道冲突有害必除之后快
渠道冲突永远根除不了,有恶性的也有良性的,不能同等对待,更无法斩尽杀绝。有矛盾正常,但需要转化和化解,冲突不同,方法也要不同,不能一刀切。如果渠道过宽,经销商数量过多,形成恶性竞争,种子企业可以适当减少经销商数量。
中国种业营销渠道建设是品种推广的关键,充满着有太多的无奈和伤感,从没有进行过*健康的体检,种子企业应该再冷静点,错误的渠道建设认知是件危险的事,远离那些渠道认知的坑,就是减少营销的风险。说到底,种子企业与渠道商是一场婚烟,谁也别嫌弃谁,相互尊重、信任、长期还是永远的主题。
相关新闻
- 院士专家建言打造中国南方“种业硅谷”
- 中央财经:做好种业对口帮扶助力脱贫攻坚
- 隆平高科:种业整合加速 龙头种企顺势而为
- 世界种业深刻变革 谁能扛起中国“种业强国梦...
- 勇当民族种业排头兵
- 中国种业突破重围靠什么
新闻关键字: 种业
-
- 好
-
-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