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洋葱 节瓜 菜豆 白菜 甘蓝
热门新闻:

您目前所在位置:蔬菜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列表 >  云南个旧马铃薯产业大放“薯”光

云南个旧马铃薯产业大放“薯”光

蔬菜网  时间:2018/1/5  来源:红河日报  阅读数:675   网友评论:1

  寒冬挡不住人们致富的热情。1月2日,记者驱车前往个旧市卡房镇大黑山村委会,伴随着淡淡薄雾,蜿蜒的山路两旁,劳作的农民忙得不亦乐乎,成片的马铃薯大部分已经栽种覆膜。“个旧市的马铃薯产量高、效益好,如果市场价格为每公斤3元,每0.06公顷地就可收益9000元左右。”同行的个旧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作站站长杨贵宝说。

  精选良种 统一种薯调运

  “应用脱毒良种是实现马铃薯高产的重要途径。”大黑山村党总支书记徐进林说,大黑山村委会是卡房镇较大的脱毒马铃薯种植基地,目前种植面积600多公顷。

  “2006年,我们成立了个旧市卡房镇大黑山马铃薯发展协会,由协会统一向村民发售籽种、生物菌肥和地膜。”徐进林兼该协会会长,在他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协会严把质量关,避免了种薯质量参差不齐、品种混杂现象的发生。

  “为加快脱毒良种的推广应用,2016年10月至11月,我们从会泽、寻甸、禄劝、宣威调入二级脱毒种薯5000多吨,满足了生产示范用种。”杨贵宝告诉记者,大黑山村委会以“云薯304”“云薯902”为示范用种,通过新品种的示范种植,许多农户对两个品种表现出较大的兴趣。

  推广技术 科学高产栽培

  “测土、配方、施肥是实现马铃薯高产的重要保证。”徐进林指着大黑山村委会小箐村的一块高产示范田对记者说:“很多化肥商根据种植区土壤养分情况和马铃薯需肥规律,在这里创建高产示范田,为农户更科学地种植马铃薯提供经验。”

  记者站在大黑山山顶,放眼望去,满山坡的白膜覆盖,尤为壮观。“针对连年来严重的旱情,我们指导农户进行等高横向聚土垄作栽培、地膜覆盖等节水技术。”杨贵宝说,新技术的示范,使马铃薯产量实现翻番,老百姓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让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个旧市项目区马铃薯地膜覆盖率达90%,部分村组如石洞坝、苗寨、小箐、围墙、塘子边、中寨等地膜覆盖率实现95%以上。

  “残膜回收是现在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下的残留问题。”杨贵宝说,残膜如果不回收,将造成更大的环境污染与农业减产。他呼吁,遏制“白色”污染刻不容缓,须动员各方力量,做好废旧地膜清除、回收和处理工作。

  创新销售 产供销有效衔接

  “2017年,协会与昆明子弟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徐进林向记者介绍道,大黑山片区的马铃薯淀粉含量高、无病毒、薯形美观、个大品质好,如今订单农业的形成很好地适应了市场需求,有效降低了农户的种植风险。

  “2017年11月,协会在卡房镇成立了马铃薯半成品加工厂。”记者走进徐进林介绍的加工厂,工厂干净整洁,工人们正认真有序地对烘干后的土豆干做筛选工作。

  “加工的土豆干以‘山之珠’千叶土豆干为商标对外销售。”加工厂负责人钱玉平是传统土豆干制作工艺的传承人,她说:“现在我们采用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生产方式,精选个旧市卡房镇大黑山村委会的土豆来生产优质土豆干。”在钱玉平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大黑山村委会的土豆经技术烘干后,呈嫩黄色,色泽透亮、水润,油炸后口感清脆、酥香。目前,加工厂处于试产试销阶段,*能产200公斤左右的土豆干。

  “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的问题主要是渠道不畅、产业链短。”杨贵宝说,个旧市马铃薯产业缺乏高附加值的加工行业支撑,暴涨暴跌的怪圈不断重演。现在,个旧市将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销售等情况通过个旧农业信息网统一公布,给种植户、收购商作参考,让小土豆也能创造大收益。

蔬菜网编辑:agronettjc
蔬菜网微博

转发到:

看完上面的新闻,您觉得?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