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洋葱 节瓜 菜豆 白菜 甘蓝
热门新闻:

您目前所在位置:蔬菜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列表 >  “互联网+”:加出现代农业新天地

“互联网+”:加出现代农业新天地

蔬菜网  时间:2016/9/7  来源:农民日报  阅读数:519   网友评论:4

     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制高点。“十三五”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信息化成为驱动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力量,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将迎来重大历史机遇。近日,农业部印发了《“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围绕近年来农业部开展的农业信息化有关工作,记者对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进行了专访。

     记者:“十三五”时期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唐珂:十八大报告*提出“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其中信息化与另“三化”即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应属覆盖与被覆盖、渗透与被渗透、强化与被强化的关系。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领导多次对“互联网+”现代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农业电子商务等农业信息化工作作出部署。农业部党组将“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纳入农业部20项重点工作。而地方进行的实践探索,在智能化生产、网络化经营、高效化管理和便捷化服务上取得显著成效。从中央到地方已形成广泛共识,农业信息化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到了需要认真总结、加快推广、规范管理的重要阶段。

     “互联网+”现代农业正好适应当下的经济发展背景,符合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农业信息化将成为助力器和新动能。首先,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我们用信息化的手段助推实现全产业链变革、全要素资源整合。第二,“信息鸿沟”已成为城乡差距的重要体现,城乡信息服务不在同一起跑线。从这点看,也应该加大服务力度,让农民在信息服务上拥有更多获得感。第三,目前的农业数据割据现象比较突出,只有联网共享才能提高效率。第四,“互联网+”正在催生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第五,“互联网+”理念和技术的应用,可以加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农民在信息化的助力下能够以一当十,辐射带动新主体的成长,较大程度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

     记者:“互联网+”催生出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用网、能服务的新农民,能否解决我国农业“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现实问题?

     唐珂: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未来“谁来种地”“怎样种地”这一重要命题,时间过去将近三年,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为这个问题找到了明确答案。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主动运用互联网技术搞产销,一大批农民工带着新知识、新技术返乡创业,一大批大学生村官驻扎农村带领农民增收致富,还有很多企业带着资本和互联网成果投资农业。他们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农民。

     新农民迎着互联网大潮而来,正在发展壮大,正在运用互联网思维和现代信息技术回答“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为现代农业建设增添了新元素、新力量、新动能,赋予了互联网时代农民新理念、新内涵、新形象。但总体上,新农民的队伍还不大,力量还不强。要加快培育扶持一大批既懂互联网又懂农业的新农民,帮助他们成为农业产业的主力军,带领农民增收致富。

     记者:请你简单介绍一下农业部在推进物联网技术发展与应用中做了哪些重要工作?

     唐珂:物联网作为“互联网+”产业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物联网发展。近年来,农业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切实把物联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组织开展战略研究,明确了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思路、主攻方向、重点领域和发展路径。二是抓好示范应用。先后在北京、黑龙江农垦、江苏、天津、上海、安徽、内蒙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8个省(区、市、兵团)启动实施了农业物联网应用试验、示范项目,取得初步成效。三是征集推介成果。总结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成果,定型了一批硬件产品,熟化了一批软件系统,催生了一批产业应用模式,培育了一批市场化解决方案。四是开展标准研究。成立了农业物联网行业应用标准工作组,大力推进农业物联网标准制定工作。五是推广模式应用。积极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用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技术和产品,形成了一批“节水、节肥、节药、节劳力”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总结提炼汇集成册,为更多用户提供参照。

蔬菜网编辑:agronetzhh
蔬菜网微博

转发到:

看完上面的新闻,您觉得?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