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霜霉病的防治
霜霉病

霜霉病

霜霉病



【症状】霜霉病是当前莴笋生产上的一大主要病害,主要侵染叶片,幼苗发病后变黄枯死,成株期发病,叶片自下而上发病。初期叶上生淡黄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潮湿时叶背病斑长出白色霉状物,有时霉层可蔓延到叶子的正面。后期病斑枯死变为黄褐色并连接成片,致全叶干枯,有时病菌能侵染到茎部,引起茎部变黑。
【病因】莴苣霜霉病的病原菌为卵菌纲盘霜霉属,莴苣盘梗霉菌(Bremia Lsclucae. Regel)。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在种子内,或在秋播莴笋上度过一段时间,为下季初侵染来源,翌春产生孢子囊。借风雨、昆虫传播,接触寄主后,主要从寄主表皮或气孔侵入,可反复侵染为害。病害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尤其是温湿度,病菌孢子囊萌发适温为6~10℃,适宜温度为15~17℃,病菌侵染需要85%以上的相对湿度和一定结露时间,因此低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发展。在种植过密,群体过大,氮肥使用过多,通风透光不良的地块,病害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选用72%杜帮克露600—800倍液或58%的甲霜灵锰锌500倍液喷雾,7—10天一次,注意要交替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