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后,大王庄乡大规模进行作物布局调整。乡党委、乡政府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发展韭菜生产。为打消群众疑虑,确保韭菜生产能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大王庄乡组织董枫林、刘友等有一定种植经验的群众到外地考察,并与平顶山蔬菜研究基地协作,签订了技术指导协议和回收菜籽等合同。乡党委、乡政府还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对种植农户在技术、种子、农资等方面给予补贴。
时任刘草楼行政村党支部书记的董枫林积极响应乡党委、乡政府的号召,将自家的4亩耕地全部种上了韭菜。经过技术人员的指导和精心管理,当年董枫林靠出售韭菜和菜籽每亩收入达到4000多元。第二年,他又从外出打工的群众手中承包土地10多亩,发展韭菜生产,当年收入达到了8万多元。看到有利可图,群众纷纷效仿,在短短3年时间里,刘草楼行政村韭菜种植面积就达到500多亩,全乡韭菜种植面积达到3000多亩,韭菜生产现出一片曙光。
靠种植韭菜富裕起来的大王庄人并没有固守在原始的种植模式上,他们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不断改进韭菜种植技术,探索高产高效生产的路子,改露地种植为小弓棚种植,并找准每年春节前后和秋后,在其他蔬菜还没有上市和秋后蔬菜减少的蔬菜供应空档,开发新的品种,把“春来早”和“秋延迟”两茬韭菜作为主攻方向。通过实验,大王庄人种植“春来早”和“秋延迟”两茬韭菜获得成功,获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两茬韭菜亩均纯收入达3000多元,连同秋季出售韭菜籽的收入,每亩韭菜纯收入达到8000多元,效益十分可观,韭菜的种植面积也随之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