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茄子 丝瓜 菠菜 苋菜 豌豆
热门新闻:

您目前所在位置:蔬菜网首页 > 蔬菜技术 > 蔬菜技术列表 > 四川宁南:桑蚕养在深闺中的奇葩

技术按行业分类更多

加入蔬菜网专家库

欢迎您成为我们的专家指导。蔬菜网在此为您提供一个展现您一技之长,分享您成功经验的舞台。
我们将为您提供如下免费服务:为您提供个性化的专家展台,对您的技术成果、转让等信息在本栏目给予优先发布,并以固定广告形式进行重点推广,并有机会参加我们的研讨会和行业峰会。

详情垂询:0571-86712573

四川宁南:桑蚕养在深闺中的奇葩

蔬菜网  来源:农博网 阅读数:638

  【导语·中国特种养殖网种桑养蚕,结茧抽丝,中国人已经传承了几千年。近年来,全国桑蚕产业发展迅猛,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农民已成为养蚕“大军”的主力,使我国桑蚕产业不断壮大,其间也遇到了发展瓶颈。为桑蚕业健康发展,本刊特推出聚焦蚕业,以飨读者。

  近日,笔者走访了*优质茧丝之乡--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走乡村,进工厂,看基地,宁南茧丝,真是养在深闺中的一朵奇葩!

  20年坚守荒山变绿洲

  "风大沙满坡,年年灾情多;种田一片坡,收获一箩箩。"20年前,当地农民的一句顺口溜,是宁南的真实写照。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当地农民年均收入只有360元,如今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了近8000元。"宁南县蚕业局局长李兴盛说,近年来,宁南通过大力发展茧桑产业,到处绿意盎然,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宁南地处金沙江流域,金沙江也是长江上游地区产沙量*多的河流,是国家长防工程建设重点县、国家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面临严酷的自然条件,宁南提出"农业提升、优势优先、绿树崛起"的发展方向,全面推广退耕还桑,打造金沙江流域、黑水河流域蚕桑产业经济带,建成华弹镇"十万亩桑园基地"、15万亩特色经济林地、10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经过20余年建设,宁南县形成了以桑园种植为主,经济林为辅的综合性造林工程体系,森林覆盖率达23.3%。

  2012年,宁南县桑园种植面积20万亩,养蚕24万张,实现产茧22万担,蚕农收入3.5亿元,"养蚕单产、人均产茧、蚕茧质量"3项指标全国*。

  "6215"中国种桑新模式

  近年来,宁南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套"6215"种植模式。所谓"6215",即"6215宽窄行载桑模式",具体标准为"宽行6尺,窄行2吃,株距1.5尺"的三角形错位栽植,宽行按季节可套种黄豆、花生等低竿经济作物。

  据宁南县养蚕大户姜月华介绍,按照"6215桑园套种模式"栽植的优质桑园正式投产后,每亩桑园养蚕可达4张,售茧收入8000元左右。同时,桑园套种的其它经济作物,每亩可增收7000元左右,每亩经济效益达1.5万元以上,比单种粮食增收1.5倍以上。

  据悉,"6215宽窄行载桑模式"在宁南25个乡镇全面推广,桑园面积达到20余万亩,有10.2万农业人口从事蚕桑生产,今年上半年该县蚕农养蚕收入达2.08亿元,全年有望突破4.5亿元。

  深藏不露的"宁南现代化"

  宁南县披砂镇农民姜月华站在自家现代化家庭农场前,看着正茁壮成长的夏蚕,喜上眉梢。

  今年刚好29岁的姜月华,曾经在上海、广州做过服装销售等工作,得知家乡蚕桑产业大有希望的信息后,2010年,姜月华回到家乡投资32万元,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家庭农场。消毒、温控、喂蚕、摘茧等过程,全是智能化或半智能化操作,今年他可养160张~180张蚕,除去成本年收入将达20余万元。

  在宁南景星乡蚕茧收购站,笔者看到,农民售茧十分方便。递卡、过磅、抽检不一会儿,室外的大屏幕上,便显示出重量、等级、金额等信息。宁南县茧丝绸园区管委会主任、南丝路集团公司董事长丁广涛介绍,这是一套高智能的收茧系统,速度快、信息准、较客观。该县有15个类似的收购站,平均每个收购站每年收购蚕茧100多万公斤。

  走进宁南县蚕桑工业园,宁南县南丝路集团银鸿丝业有限公司20组缫丝机正快速运转。丁广涛介绍,这台机组可年产生丝800余吨,产值3亿多元,是目前国内*先进的缫丝机组。为打造*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宁南规划了7.1平方公里特色产业园,浙江、重庆等地的企业慕名入驻,对桑叶、桑枝,茧丝、蚕蛹进行深加工,建起了蚕蛹深加工厂、5亿罐冬桑凉茶厂,桑枝综合开发项目、双宫及黄斑蚕茧综合开发项目等正在有序推进之中。

  宁南县委书记张硕介绍说,该县将加速构建100亿级茧丝绸、100亿级矿冶、50亿级绿色特色农业、10亿级建材、10亿级能源"五大产业集群",到201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00亿元,挺进全州经济总量"*方阵",进而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转发到: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