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洋葱 节瓜 菜豆 白菜 甘蓝
热门新闻:

您目前所在位置:蔬菜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科研论坛--日本西甜瓜产业发展与借鉴

科研论坛--日本西甜瓜产业发展与借鉴

蔬菜网  时间:2007/12/5  来源:中国农业网,中国蔬菜网  阅读数:523   网友评论:12


 图为日本大和农园海外本部副部长中西 正幸探讨日本西甜瓜产业发展与借鉴
 
 
西瓜名字的由来
西瓜是葫芦科的植物,英文名为「watermelon」,因其水分含量高,又在炎热的夏天生产,因此又被称作「水瓜」、「夏瓜」、「青登瓜」等。所以,日语中的“水瓜”和“西瓜”的发音都是“すいか”而且西瓜由西域传入中国,所以称之为“西瓜”。
 
日本现代西瓜生产的起源
•日本的现代西瓜主要自中国唐代(从630-895年的二百六十多年间,即由遣唐使)传到日本(恰逢日本的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当时的国都就在今天的奈良。
•故而,近代日本的西瓜起源于中国,发展于奈良,而为于奈良从事西瓜研究的企业较多。大和农园就是总部位于奈良的种苗企业。
•而从明治17~18年(1884年)开始日本才真正开始出现西瓜的销售经济行为。
近代日本西瓜生产的发展与现状
•面积:自1965~1985年间日本的西瓜栽培面积*峰的4~5万公顷急速跌至现在的2万公顷。
(原因:主要是日本经历了一个过去水果贫乏的年代到如今水果类极大丰富的变化,由单一至多样化的变化。)
•品种:由“旭大和”(绿皮无条纹,粉红色果肉)和“新大和”(墨绿色条纹,粉红色果肉)向“缟王”(墨绿色条纹,红色果肉)的变化。而主要引起这些变化的还是由于消费市场的变化。(比如说:销售方式的变化,消费方式的变化)
大和西瓜品种的变迁见证日本西瓜的发展
•天保年代的起源(中国的隋唐时期):的纪州西瓜
•权次西瓜即1867年(庆应3年)由权次郎发现的优质品种材料甘露西瓜的出现
•大正3年(1914年)起源于吉田光治(即大和农园的创始人)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缟王”系列品种西瓜30多年一直占据日本市场份额70%左右。
 
日本西瓜市场的现状
•主流仍然是大果型(8~10kg)西瓜(约占60~70%);
•小果型(1.5~3.0kg)约占20%左右;
•无籽西瓜约占5%左右;
•其他类型品种(包括椭圆型,卵型和黄皮,黄肉等等)约占5%左右;
(以上比例的形成主要还是市场的消费习惯)
•由此可以看到将来发展的趋势:品质*
 
主要生产模式
• 玻璃温室  基本没有
• 塑料大棚60%    2/20播种  3/20定植
• 小拱棚30%      4/10播种  5/10定植
• 露地10%        5/10播种  6/1定植
 
市场遇到的问题
• BFB( Bacterial Fruit Blotch西瓜细菌性果腐病)
• CGMMV( 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 由于以上两种病害对生产的巨大危害,日本政府已经全面停止从国外进口种子。
• 针对以上病害的研究和处理,所有销售的相关种子都经过高温干热处理(80度72小时及杀菌剂的处理)而且经过美国STLAB公司的认证。
 
大和农园其他育种领域
• 叶菜类
   “王座”甘蓝,“黄喜”白菜等
• 茄果类
   “金玉”番茄,“宝丰”羊角椒等
• 葱蒜类
    长日照元葱“晓月”,中日照元葱“金宝”
 
对未来的展望
• 希望能够在蔬菜领域推出更多品质更好的品种;
• 也希望能与更多的中国各位业界同仁广泛合作,促进中日农业的共同发展。

蔬菜网编辑:
蔬菜网微博

转发到:

看完上面的新闻,您觉得?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