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洋葱 节瓜 菜豆 白菜 甘蓝
热门新闻:

您目前所在位置:蔬菜网首页 > 行业资讯 > 资讯列表 >  寿光:冬季蔬菜大棚用上“高科技”

寿光:冬季蔬菜大棚用上“高科技”

蔬菜网  时间:2017/12/10  来源:科技日报   阅读数:799   

  “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是我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源地,拥有全国*的蔬菜生产基地和全国*的蔬菜集散地市场,每年20多亿公斤新鲜蔬菜从这里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大中城市,并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委内瑞拉等国家。近年来,寿光菜农不断引进推广各类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从种植结构、技术管理和机制探索方面大力推动蔬菜产业升级,始终站在我国蔬菜种植的*前沿,目前全市已有552个品种获得“国家优质农产品”标志,实现了“品质农业”的新飞跃。

  一部手机就能灵活控制塑料大棚的多个通风口,风大风小,尽如人意,也可按温度、湿度自动调节。不仅如此,用手机还可以控制水肥一体化机把养料输送到每一棵苗的根部,智能化把大棚打造的更像“蔬菜工厂”里的一个“车间”。只有走进寿光,走进寿光的蔬菜大棚,才知道当今的蔬菜种植竟然会有这么多的“高科技”。

  12月3日晚,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唐庭华一边滑着手机屏给记者演示一边说:“不管我在寿光,就算是在国外,只要有网络我就能远程控制这个占地4亩多的两个大棚。不光这些,我的大棚和别人的大棚相比,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率先应用了两种新式武器:植物生长补光灯和土壤物理调温设施。”

  唐庭华是寿光市田柳镇唐家庄村党支部书记,由于大多时间都忙于村里的事物,以至于到2016年才刚开始自己建了两个大棚。作为“新人”,种蔬菜虽然没有多少经验,但他意识却很超前,就是爱学科学、善用科技。

  2016年7月,唐庭华的两个现代化大棚建好没多久,北京一盛物理农业的总经理孙小进向他推荐了补光灯和物理调温设施两项新技术。为了让老唐“立竿见影”看到新技术的威力,孙小进建议他每个大棚选择一半采用新技术,目的是有个明显对比,让老唐吃个“定心丸”。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同样的管理,从去年12月采摘至今,采用新技术的那一半樱桃西红柿产量提升了14%,而另一个辣椒大棚,产量一下子提升了30%多。”这下老唐服了。“用不用新技术,确实不一样,用的那一半棚里株壮叶厚,果实更多、更大、更均匀了,色泽、口感上也有明显提升。”

  和唐庭华一样,寿光市稻田镇宋家稻庄一村菜农宋亦亮也是一个对高科技特别感兴趣的人。12月3日晚上,他走进自家大棚,伸手按下开关,挂在黄瓜植株上方的一组LED补光灯齐刷刷亮了起来,大棚里立刻充满了柔和的紫红光,把一拍拍翠绿鲜嫩的黄瓜映照的生机盎然。

  “以前每逢遇到雨雪连阴天或者是持续的雾霾天气,就心急火燎,特别担心影响蔬菜的减产减收,但又没啥好办法,只有眼睁睁看着。”宋亦亮告诉记者,2016年年底,他也在大棚里安装了一组LED补光灯,可以根据天气状况和生产需要,给蔬菜补光。

  在宋亦亮的黄瓜大棚里,去年安装的地温调节设备正在运行中。它的构造类似滴灌的管道,由主管道+支管道+透气孔构成。蔬菜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热量,这些热量越来越多,导致棚内气温逐步上升,即使在寒冷的冬天,菜农们每天都要打开大棚通风口,向外散热。“但这样,大棚的热气就白白浪费掉了,还会对空气形成不好的影响。地温调节装置就是利用这些要放出去的热量,通过管道输送到土壤之中,进而来提升地温。”据孙小进介绍,只需要开启设备2个小时,就可提高地温1.7℃。地温升高了,不仅有利于蔬菜根系发育,更会促进作物产量的直接提高,获得*、无污染的蔬菜产品。

  “去年12月25日,我的黄瓜大棚应用这两项新技术,变化明显,采摘期提前了10天,增产20%,仅前期产值就增加上1万元。一个大棚*性仅投入6000元,就可使用近10年,投入产出比还是很显著的。看来,我重视科技还是重视对了。”宋亦亮憨厚的笑着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当前,寿光市正加紧对蔬菜大棚的改造升级,一座座现代化的蔬菜大棚布满了田野。大棚和传统的相比,尽管已很先进,但是在冬季的蔬菜生产中依然普遍面临不少制约的因素。据孙小进介绍:“一是弱光,白天揭开棚膜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太短,通常只有六七个小时。二是地温过低,一般只有15℃~16℃,而适于黄瓜生长发育的温度是22℃左右,适于西红柿生长发育的温度则是25℃左右。三是病害重,大棚内湿度大、温度高,加上空气不流通,蔬菜易遭霜霉病、灰霉病等病害侵染。”

  在潍坊科技学院贾思勰农学院副教授赵静看来,使用LED补光灯替代白炽灯等给蔬菜补光,可以破解大棚内弱光的问题,它弥补了农作物在阴天和夜间无阳光照射的空挡,实现了延长光照时间、增产增效的目的。而使用地温调节设备,可以合理利用棚内空气中的热源,提升土壤温度,为蔬菜生长发育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棚内气温降低、地温升高,还有利于抑制病害发生。”

  从技术角度上,赵静教授认为,在传统农业生产中,给植物补光主要采用荧光灯、白炽灯、弧光灯、高压钠灯等光源,但这些光源多为热光源,使用过程中发热量大,不能近距离照射作物,存在较多缺点和使用限制。而LED光源属于冷光源,由其做补光灯优点良多,如光谱范围窄、光能集中、易调控、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质量轻,并实现了可以按照植物生长需求调制光谱,适用于各类设施农业项目。“我们的研究团队通过大量试验,已探索出在设施黄瓜、西红柿不同生长时期补光的光质、光强、补光时间、补光时长、补光灯安装位置,并制定出日光温室LED补光技术规程,为在寿光市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记者了解到,当前,北京一盛物理农业已与农业部规划设计院设施农业研究所、潍坊科技学院三方强强联合,组成了产、研、学一体化团队,对制约大棚蔬菜生产的瓶颈展开进一步科技攻关,以促进寿光市设施蔬菜大棚的改造升级步伐。“LED补光技术从研发到推广,荷兰用了5年时间。而在我国,农业的基数更大,设施农业正在快速发展,由一盛物理农业率先研发的这些新技术,虽然目前刚刚开始示范推广,但可以预见,它具有广阔前景,尤其在中国*的蔬菜基地大范围应用,更能体现出它的科技价值。”设施农业研究所副所长丁小明对这些新技术能为寿光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充满了期待。

  “中国的农业分为三个阶段。*初为传统农业,靠天吃饭,之后升级到化学农业,就是通过化肥、药物等手段实现增收。而现在,随着大家对品质要求的提升,也促使农业

  开始利用*、无污染、环保安全的物理技术,在蔬菜生产过程中进行辅助生长,从而营造植物生长的*状态,让菜农真正实现产量、质量、效益的“三提高”。北京一盛物理农业董事长常玉堂如是说。

  据了解,为提升农产品品质和效益,2011年以来,寿光市持续实施了设施蔬菜四大土壤改良工程,强化资金、监管、科技三大保障,已总结推广了七种技术模式,实现了“双增双减三提高”。他们在实施蔬菜沃土工程中建设了2万亩高效生态示范区,对需要改良的*轮28万亩土壤全部进行改良,实施区土壤有益微生物明显增多,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蔬菜增产10%以上。在实施的水肥一体化推广工程中,建设了1000多亩的示范区,推广面积达11.6万余亩,节水、节肥达到了30%至60%。该市还针对蔬菜废弃物难以处理的现状,通过推广蔬菜秸秆综合利用、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和项目带动等方式,初步形成了蔬菜秸秆直接还田、秸秆有机肥、秸秆沼气等多种综合利用。

  “把劲用到科技上,推动蔬菜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才能保持寿光蔬菜产业强大的竞争优势。”寿光市委书记朱兰玺对当地菜农敢于创新、大胆应用高新技术,引领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的做法赞赏有加。记者日前在寿光市召开的全国设施农业绿色发展座谈会上也了解到,该市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技术推广,更好地推动绿色生产新技术、新成果、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将寿光打造成为全国设施蔬菜绿色发展示范区。

蔬菜网编辑:agronetcaoli
蔬菜网微博

转发到:

看完上面的新闻,您觉得?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