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郑纪红的勤劳致富路
蔬菜网 时间:2017/11/24 来源:商丘新闻网 阅读数:526
“郑纪红可是俺村的能人,邻村的好多村民都是因为她才种起了辣椒。”昨日,梁园区水池铺乡张王李村支部书记王建新对记者介绍说。
走进梁园区郑红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郑纪红正忙着帮村民整理蔬菜装箱。记者面前的郑纪红极其普通,不善言谈,满脸带着微笑,就是这样一位其貌不扬的女性,用她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片蓝天。
“她不仅是郑红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还是俺这十里八村的蔬菜种植能手,她的蔬菜基地成为省、市巾帼科技培训示范基地 ,中原农产品安全示范基地 。”说起郑纪红,村民李林连连称赞说。
回想起自己的创业历程,郑纪红说,真的满是辛酸泪。
1999年,郑纪红从事辣椒经销生意,由于不懂得冷藏,收购的辣椒因受高温影响白白烂掉,当年亏本14万多元。这笔资金是她和丈夫多年驾驶着机动三轮车走村串巷收购辣椒的全部积蓄,经营不当不仅使她在经济上蒙受了巨大损失,而且精神上也受到了打击。但这一切并没有使她放弃,凭着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再爬起来的犟脾气,她毅然选择坚持辣椒种植、收购、外销这条道路。此后,为了给辣椒保鲜,她投亲靠友四处筹款建冷库。2000年春季,她投资60多万元建起一座占地面积800平方米的大型冷库。当年秋季这座冷库就投入使用,仅帮助外地收购商给外运辣椒打冷一项年纯收入就有16万多元。捞得*桶金后,郑纪红又于第二年相继投资100万元,建起2座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冷库。从此,每当夏季来临,3座冷库就会吸引外地辣椒收购商前来收购鲜辣椒,然后通过冷藏后远运广州、深圳等地销售。
“一人富不算富,乡亲们都富了才幸福。” 这是郑纪红经常讲的一句话。2010年,她成立了郑红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基地+农户”模式, 对社员的生产实行统一技术管理、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集中育苗、统一收购标准等管理模式。合作社社员只需要严格按照合作社的操作规程去实施,压根就不要愁种什么、种多少、能不能卖出去等系列问题。同时,社员的种植技术、种子、肥料都由合作社免费统一提供,只收取销售环节的加工费。目前,合作社社员已有500多户。
郑纪红的干劲和朴实带动了乡亲们的积极性,他们都对蔬菜种植充满了极大的热情,周围村庄大棚数和面积日渐增多,村民们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2012年郑纪红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沈鲤”牌商标,郑红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所产辣椒从此有了专用品牌,如今“沈鲤”牌辣椒已成为河南省*商标。
正是凭着豫东农村妇女特有的勤劳与质朴、真诚和善良,郑纪红的蔬菜种植事业才由小到大,从个体发展到合作社,种植方式由散兵游勇变为规模化、科学化,这些变化无不渗透着郑纪红的血水、汗水和泪水。如今的郑纪红像一朵娇艳的玫瑰,绽放出了别样的光彩。
相关新闻
-
- 好
-
- 不好
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本网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蔬菜网”(Veg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蔬菜网(Vegnet.com.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冗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作者见稿后两周内及时来电或来函与“蔬菜网”(Veg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