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山药种植技术
时间:2013/3/29 10:55:00阅读数:273736
- 田间表现说明
- 其他田间表现
- 产品介绍
- 联系我们
紫山药也称“紫人参”,又名薯蓣和长芋,属薯蓣科,以其肥大的块根或圆柱状根供食用。块根中含有蛋白质1.5%,碳水化合物14.4%,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胆碱等,营养价值极高。是餐桌佳肴。
据本草纲目药书的记载,紫山药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经常食用,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的抵抗力,降低血压、血糖、抗衰益寿等,还有益于脾、肺、肾等功能,是很好的食补材料,又被人们称做“蔬菜之王”之美誉。
紫山药皮光色鲜,肉质香粉结实,深受消费者青睐。一般每亩产量3000~4000公斤,产值达上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一、生长习性
紫山药为蔓生性植物,喜温暖,不耐寒,10℃以上开始发芽,茎叶最适生长温度25~28℃,块茎膨大以20~24℃最快。较耐旱,不耐涝。喜疏松肥沃土壤,尤以沙质黄壤栽培为佳。生产上一般采用蔓上成熟气生块茎作种子。前期长苗,中后期长薯,尤以后期长薯最快(10~12月)。苗期从种芽处长出的3~6条苗中,以第2条苗为主苗,生长最壮旺,主导养分的吸收和光合产物的传输,决定紫山药的产量。为保证产品外观,腐熟的厩肥、土杂肥等宜浅施。薯苗前期生长较慢,可在行间套种花生、黄豆等经济作物。
二、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养分丰富的沙质黄壤地块种植(沙壤土和壤土亦可),土壤以微酸性到中性为宜。按行距95厘米规格在田间挖南北向种植沟,沟宽30厘米,深120厘米。挖时先把表土挖到沟边,沟中底土挖出打碎后放回沟中,捡出瓦砾等杂物,每亩施50公斤钙镁磷肥、75公斤三元复合肥,另施适量充分腐熟的厩肥与表土充分混匀,起畦面宽40厘米左右,高15~20厘米.
2、选种催芽
一般选用个体大、无病虫、无损伤的紫山药种(余零子、山药豆)作种。用50%多菌灵800倍液浸种2~3小时后晾干用干净河沙催芽。当芽露出红点或稍长时即可种植。
3、种植时间
紫山药一般在3~5月种植。种前在畦内种植沟中间,用6厘米左右粗的带尖的圆木杆按株距30厘米逐一打洞,深入松土层底部,然后填回细碎纯净的沙质黄壤土。播种时,将经催好芽的薯种上端顺沟走向横放在洞口上,以引导新生的地下块茎垂直下伸,播种深度在距洞5~7厘米处。
4、田间管理
喷施除草剂,防止杂草滋生。在播种后2~3天,表土湿润时,每亩用80%的五氯酚钠可湿性粉剂0.5公斤加50%丁草胺乳油0.25公斤,加水60公斤均匀喷雾地表。
搭架引蔓。紫山药出苗后需及时搭支架引蔓向上生长。一般先两头及中间搭坚实支架,架上搭一条横杆,后插竹杆或树枝靠于横杆上。抽蔓时引蔓往竹杆上,蔓多时要剪去过密分枝,以保持通风透光,只保留从薯种芽处长出的头3条苗。
适时追肥。当蔓上半架时,结合浅松土,每亩淋施稀粪水500公斤,加尿素2.5公斤,促进发根壮苗。第二条苗开始长出时要施一次促苗肥,每亩施三元复合肥20~30公斤,促其生长壮旺,是夺取高产的关键。中后期,一般在9月中下旬重施一次促薯肥,每亩施硫酸钾复合肥1~1.2公斤,硫酸钾1.2公斤。后期11月中旬~12月上旬,连续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2~3次。
水分管理。紫山药较耐旱不耐湿,水分过多不利于根系生长。前期要排尽积水,中期要保持土壤湿润,以利于薯块生长,9~10月过于干旱时可灌跑马水。后期要防止水分过多,以保证商品品质。及时摘除蔓上气生块茎。气生块茎一般在8月份开始长出,除留种田外,要及时摘除,防止营养损耗,以促进地下长薯。
三、收获
紫山药一般在11月下旬至次年1月收获。先割断藤蔓,拆去竹杆。扫除畦上落叶等残物,把畦面杂物及表土铲到畦外,防其翻入沟内,利于连作栽培。挖时注意不要损伤紫山药的表皮,以免影响商品率。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数据、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农业网”(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业、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使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
农业网(Agronet.com.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转载的稿件,以为公众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已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因互联网信息的宠杂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网无法及时联系到所转载稿件的作者,请相关作者见稿后及时来电或来函与“农业网”(Agronet.com.cn)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