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茄子 丝瓜 菠菜 苋菜 豌豆
热门新闻:

根腐病根腐病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芦笋根腐病在国内外芦笋栽培地区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我国各芦笋栽培地区均有发生,不少芦笋栽培地区因根腐病发生严重而失收或毁灭。该病又称冠腐病。

  (一)症状

  芦笋贮藏根和地下茎盘受病菌侵染危害后逐渐变为深褐色,严重时造成贮藏根的木质部与韧皮部逐渐腐烂,仅剩下根的表皮及微管束,易造成地下茎盘腐烂枯死。发病比较轻时,影响根系对肥料和水分的吸收、光合产物的输送与贮藏;并且影响根系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物质的合成与输送,造成地上茎发育不良,枝叶易发黄,寿命缩短,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嫩茎抽生数量比较少而且细弱。发病严重时,造成根系和地下茎盘腐烂,全株枯死。该病是造成芦笋缺株断垄的主要病害。

  芦笋根腐病在发病初期,从地上部茎枝看没有明显症状,扒开地下部用水冲洗后能看出明显症状,根系遭受病菌侵染危害后,失去光泽,先形成褐色小病斑,以后逐渐扩大形成褐色大斑。地下茎盘遭受病菌侵染危害后,变为黄褐色或黑褐色,随着病菌的危害,根系逐渐变为黄褐色或黑褐色,最后造成根系或地下茎盘腐烂,地上症状表现比较明显。发病迅速时地上茎虽然没有明显的变细,但是中午观察笋株易萎蔫,一般表现为,地上茎萌发少而细弱,选留的地上茎、枝、拟叶发黄或枯死;同一墩笋株,在部分根系或地下茎盘受害后,受害部分前期表现为嫩茎萌发少而细弱,后期受害部分的根系或地下茎盘腐烂、没有嫩茎萌发,而没有遭受病菌危害的部分,嫩茎萌发数量比较多,嫩茎也比较粗壮。

  由于广大笋农在清除地上茎时采取了拔除的方法、在笋株两侧开沟施肥、采收白笋时培土过高等造成根盘或根系损伤严重;灌水量过大、雨后排水不及时土壤湿度过大,使根腐病发生逐年加重。特别是采取拔除地上茎的田块,更容易造成地下茎盘遭受危害而使腐烂加重,在大田调查时,发现地上茎出现明显症状或没有嫩茎萌发的笋株,根系基本没有遭受病菌的危害,而地下茎盘却腐烂了,造成大量的鳞芽退化或枯死。

  (一)病原菌

  芦笋根腐病是由担子菌亚门,卷担子菌属,紫纹羽病菌(Helicobasidium Mompa tanaka 又称为芦笋紫纹羽病);半知菌亚门,串珠镰孢霉菌(Fusarium Moniliforme 又称为芦笋冠腐病);鞭毛菌亚门, 大雄疫霉菌(Pngtophthora Megasperma Var·sojae Drachsl 又称为芦笋疫霉根腐病)等病菌侵染引起的。

  紫纹羽病菌菌丝体黄褐色,相互连接而形成根状菌索,营养不良时产生半球形的菌核,菌核表层紫色,内层黄褐色,中央白色。菌核大小为0.86—2.06毫米。子实体扁平,毛绒状深褐色;子实体浅紫红色,担子自菌丝顶端产生,无色圆筒形,有分隔而分成4个细胞,担子大小为25—42 × 6—7微米;在担子每个细胞上长出一个小梗,每个小梗顶端形成1个担子孢子,担子孢子无色单细胞,卵圆形或肾脏形,表面光滑,大小为10—25 × 5—8微米。

  串珠镰孢霉菌菌丝纤细,白色,绒状或絮状。分生孢子具有大小两种,小型分型分生孢子椭圆形或长圆形,无色,单细胞,大小为5.3—19.8 ×2.5—3.6微米:大型分生孢子月芽形或镰刀形,无色,由2—5个细胞组成,大小为24.8—52.8 × 2.7—4微米。

  大雄疫霉菌孢子囊卵形,无乳状突起,层出,大小为15—60 ×6—45微米,藏卵器球形,直径为16—6l微米,多为42—52微米。卵孢子为黄色,平滑,直径为11—54微米,多为37—47微米。

  (三)发病规律

  紫纹羽病菌以菌丝体、根状菌索和菌核在土壤内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以菌丝体、根状菌索和菌核在土壤内传播、蔓延。雨水、人为的也能将病菌带入病区或无病处进行传播,菌核在土壤内可以存活6—7年。一般在春季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开始对新根、老根、地下茎盘进行侵染危害。因此,老笋田毁灭后在7年内不可再栽芦笋了。

  串珠镰孢霉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土壤内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以菌丝、分生孢子在土壤内传播、蔓延。种子、雨水、人为的也能将病菌带入病区或无病处进行传播,分生孢子在种子和病残体上可以存活2年。一般在春季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开始对新根、老根、地下茎盘进行侵染危害。

  大雄疫霉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带菌种子上越冬,翌年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产生孢子开始对新根、老根、地下茎盘进行侵染危害。

  芦笋根腐病在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产生孢子开始对新根、老根、地下茎盘进行初次侵染危害,全年可进行多次侵染危害,以6—9月份高温高湿季节为发病盛期。

  (四)影响因素

  1、前茬与间作作物的影响

  前茬或间作果树、桑树、大豆、山芋、萝卜等做物的田块,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特别是前茬栽培果树、桑树的田块,根腐病发生更加严重。

  2、土质与地势的影响

  黏性土壤、地势低洼、地下水位偏高、土壤通气性差等田块,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3、栽培年限的影响

  栽培年限长的田块,病菌数量多,笋株的抗病能力下降,病害发生的比较严重。

  4、笋株发育的影响

  笋株发育比较弱的或笋株遭受病虫危害的,在施肥、培土、清除地上茎、中耕松土等农事操作中,造成根系、地下茎盘受到损伤的田块,病害发生的比较严重。

  5、肥料的影响

  氮肥施用偏多;有机肥、磷肥、钾肥施用不足;微量元素缺乏的田块,病害发生的比较严重。

  6、田间湿度的影响

  雨水偏多、灌水量过大、排水不及时、土壤湿度过大的田块,病害发生的比较严重。

  7、移栽深度的影响

  芦笋移栽过深时,造成土壤通气性变差,笋株的抗病能力下降,病害发生的比较严重。

  (五)防治措施

  l、农业防治

  (1)选择适宜的田块:在移栽芦笋时,最好选择前茬为小麦或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地势平坦、灌排方便、地下水位比较低、通气性好的砂土或砂壤土的田块。

  (2)控制病菌的传播与蔓延:首先要做好种子杀菌处理,防止种子带有病菌;其次要防止病株或带有病菌的土壤进入无病区,对于发病严重或枯死的笋株,要彻底清除集中消毁。

  (3)不要移栽过深:采收绿笋的田块移栽深度以8一12厘米深为好;采收白笋的田块移栽深度以11—15厘米深为好;在地势比较高亢、地下水位低、灌溉条件差、雨水偏少、土质为砂性土壤的田块,应适当移栽深一些,否则应适当移栽浅一些。

  (4)防止笋株受到损伤:在清除地上茎时,选用三齿耙(爪钩)扒开地下茎盘上的土壤,将地上茎从地下茎盘以上用剪刀剪除,防止用手拔除而损伤地下茎盘。在施肥、培土、中耕松土等农事操作中,尽量不要损伤根系和地下茎盘。

  (5)降低田间湿度:在笋株生育期间,特别是高温季节,严禁大水漫灌,雨后要及时排水,每次遇雨或浇灌后要及时进行松土,降低田间湿度,增加土壤的通气性。

  (6)避免间作其它作物:芦笋进入采收期之后,尽量不要再间作其它作物。

  (7)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和微量元素,控制氮肥施用数量,科学施用适量的磷肥与钾肥的,促进了笋株的健壮发育,提高了笋株的抗病能力。通过试验,每亩增施芦笋保增收基施型粉剂6千克的,比没有施用芦笋保增收的根腐病减轻56.9%。

  (8)促进笋株发育:加强病虫害的防治,防止采收过度,增加芦笋保增收的使用数量,

  促进笋株的健壮发育,提高笋株的抗病能力。

  2、农药防治

  (1)预防根腐病的发生:新发展的芦笋区,除做好种子的灭菌外,在播种后选用芦保丰200倍加根病清2000倍将苗床表土喷洒湿润;在幼苗期选用芦保丰400倍加根病清2000倍浇灌幼苗1—2次。老芦笋栽培区,在每年春季和选留母茎与秋茎施肥整地之前各浇灌根盘一次。浇灌根盘的方法:选用三齿耙(爪钩)扒开地下茎盘上的土壤,选用根病清2000倍加芦保丰400倍再加芦笋优多收或芦笋保增收水剂)3000倍进行浇灌根盘。

  (2)控制根腐病的危害:对于已经发生根腐病危害的田块,在每年春季和选留母茎与秋茎施肥整地之前各浇灌根盘一次。浇灌根盘的方法:选用三齿耙(爪钩)扒开地下茎盘上的土壤,选用根病清1500倍加芦保丰300倍再加芦笋优多收(或芦笋保增收水剂)2500倍进行浇灌根盘。

  栽培面积比较大的和有条件的农产最好选用灌根器浇灌根盘。采收白芦笋的田块,在没有灌根器的情况下,选留母茎时可采取在笋株处打眼进行浇灌根盘。

  (3)灭菌补栽:芦笋遭受根腐病危害枯死后,在没有灭菌的情况下进行补栽一般很难成活。为了提高补栽笋株的成活率,促进补栽笋株的健壮发育,采取以下方法效果比较好: 先将病株的根系和地下茎盘彻底清除出田外消毁,并将病株处的土壤挖出来放在行间晾晒,然后用根病清1500倍加芦保丰300倍喷洒挖出的土壤和坑内。然后选用一年生大苗在每年春季萌芽前补栽,并选用根病清1500倍加芦保丰300倍再加芦笋优多收(或芦笋保增收水剂)2000倍进行浇灌幼苗。在幼苗成活后,间隔10天左右,选用根病清1500倍加芦保丰300倍再加芦笋优多收(或芦笋保增收水剂)2000倍进行浇灌幼苗2—3次。

转发到:

本站所用的字体,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 service@agronet.com.cn,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